彝良县客运站滑坡失稳机理和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滑坡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33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22页 |
·地理位置与自然经济 | 第20-22页 |
·地形地貌 | 第22-24页 |
·地形 | 第22-23页 |
·地貌 | 第23-24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24-28页 |
·气象 | 第24-26页 |
·水文 | 第26-28页 |
·地质条件 | 第28-33页 |
·地层岩性 | 第28-29页 |
·地质构造 | 第29-31页 |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滑坡失稳机理分析 | 第33-42页 |
·滑坡形态特征 | 第33-37页 |
·基本特征 | 第33页 |
·滑坡周界 | 第33-34页 |
·滑动面(带)判定 | 第34页 |
·滑坡地表变形迹象 | 第34-37页 |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38页 |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 第38-39页 |
·边坡破坏的几种形式 | 第39-40页 |
·客运站滑坡形成机理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42-50页 |
·滑坡稳定状态的定性分析 | 第42-43页 |
·地貌形态及地质条件对比分析 | 第42页 |
·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滑坡稳定性计算 | 第43-46页 |
·计算剖面的确定 | 第43-44页 |
·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44页 |
·滑坡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4-45页 |
·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与结果 | 第45-46页 |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5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滑坡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 第50-63页 |
·滑坡危害性分析 | 第50页 |
·工程布置及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抗滑桩设计 | 第51-53页 |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 第53-60页 |
·排水工程 | 第60-61页 |
·治理工程安全性评述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