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东北红豆杉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植物光合生理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光合作用研究的动态 | 第10页 |
|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 ·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 第11页 |
| ·光合特性及其时空动态 | 第11-12页 |
| ·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2-13页 |
| ·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细胞膜系统与季节变化 | 第13-14页 |
| ·渗透调节物质与季节变化 | 第14-15页 |
| ·抗氧化酶与季节变化 | 第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20页 |
| ·光合特性的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荧光特性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3 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 第20-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 ·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 | 第20页 |
| ·光响应曲线的季节变化 | 第20-21页 |
| ·蒸腾速率(Tr)的季节变化 | 第21-22页 |
| ·气孔导度(Gs)的季节变化 | 第22-23页 |
| ·胞间CO_2浓度(Ci)的季节变化 | 第23-24页 |
| ·净光合速率(Pn)的季节变化 | 第24-25页 |
| ·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季节变化 | 第25-26页 |
| ·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的季节变化 | 第26-27页 |
| ·表观量子效率(AQY)的季节变化 | 第27-28页 |
| ·暗呼吸速率(Rd)的季节变化 | 第28-29页 |
| ·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4 东北红豆杉幼苗荧光特性的季节变化 | 第33-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的季节变化 | 第33页 |
| ·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季节变化 | 第33-34页 |
| ·化学猝灭系数(qP)、非化学猝灭系数(qN)的季节变化 | 第34-36页 |
| ·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季节变化 | 第36-37页 |
| ·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5 东北红豆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季节变化 | 第39-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 ·试验期的温度条件 | 第39页 |
| ·东北红豆杉叶绿素的季节变化 | 第39-40页 |
| ·东北红豆杉质膜透性的季节变化 | 第40页 |
| ·东北红豆杉半致死温度(LT_(50))的季节变化 | 第40-41页 |
| ·东北红豆杉渗透调节物质的季节变化 | 第41-43页 |
| ·东北红豆杉保护酶以及丙二醛的季节变化 | 第43-46页 |
| ·越冬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 ·越冬期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