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过失的证明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意图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2章 犯罪过失证明的困难性与可能性 | 第12-21页 |
·犯罪过失证明的困难性 | 第12-15页 |
·犯罪过失自有的原因 | 第13-15页 |
·证明手段的有限性 | 第15页 |
·犯罪过失的可证性 | 第15-21页 |
·犯罪过失的客观性分析 | 第15-17页 |
·犯罪过失自身的发展 | 第17-19页 |
·技术手段的扩展性 | 第19-21页 |
第3章 犯罪过失证明的对象 | 第21-31页 |
·犯罪过失中注意义务的证明 | 第21-26页 |
·注意义务概说 | 第21-23页 |
·注意义务的证明因素 | 第23-26页 |
·注意义务来源的证明 | 第23-25页 |
·注意义务适用的证明 | 第25-26页 |
·犯罪过失注意能力的证明 | 第26-31页 |
·注意能力概说 | 第26-27页 |
·注意能力的证明因素 | 第27-31页 |
·行为人主体因素的证明 | 第27-29页 |
·主体外因素的证明 | 第29-30页 |
·犯罪过失法定否定因素的证明 | 第30-31页 |
第4章 犯罪过失证明的标准 | 第31-36页 |
·犯罪过失证明标准概述 | 第31-33页 |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异性 | 第31-32页 |
·犯罪过失证明标准的设定依据 | 第32-33页 |
·犯罪过失的具体证明标准:内心确信 | 第33-36页 |
·内心确信原则概述 | 第33-34页 |
·内心确信原则的运用 | 第34-36页 |
第5章 犯罪过失证明的方法 | 第36-41页 |
·犯罪过失的证明方法概述 | 第36-37页 |
·犯罪过失的具体证明方法 | 第37-41页 |
·犯罪过失的司法认知 | 第37-38页 |
·犯罪过失的逻辑推理 | 第38-39页 |
·犯罪过失的推定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