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迪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 第9-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寻诗之源,知诗学功能 | 第14-18页 |
| ·诗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 ·兴于诗的儒家美育思想 | 第14页 |
| ·中国古代诗学的发展简况 | 第14-15页 |
| ·诗学的主要功能 | 第15-18页 |
| ·构成中国文化的主体 | 第15-16页 |
| ·引导多门艺术的走向 | 第16-17页 |
| ·渗透国民的日常生活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看行业之现状,探平面设计之源泉 | 第18-26页 |
| ·国内设计行业现状 | 第18-21页 |
| ·舶来主义泛滥 | 第18-19页 |
| ·精神家园缺失 | 第19-20页 |
| ·浮躁之风盛行 | 第20-21页 |
| ·品质感的缺乏 | 第21页 |
| ·诗学与平面设计的共通之处 | 第21-26页 |
| ·对视觉形象的应用 | 第21-23页 |
| ·对节奏感的把握 | 第23-24页 |
| ·对形式美的追求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悟诗之道,得平面设计之妙 | 第26-36页 |
| ·形简意禅,寓繁于简 | 第26-28页 |
| ·对精简思想的诠释 | 第26-27页 |
| ·将设计精简到本质 | 第27-28页 |
| ·诙谐幽默,寓庄于谐 | 第28-31页 |
| ·对谐趣思想的注解 | 第29页 |
| ·设计中诙谐的表达 | 第29-31页 |
| ·隐喻含蓄,寓现于隐 | 第31-36页 |
| ·对含蓄思想的散发 | 第31-32页 |
| ·设计中隐藏的深度 | 第32-36页 |
| 第五章 通诗之技,达平面设计之意 | 第36-50页 |
| ·意象造型法 | 第36-42页 |
| ·意象叠加法对平面设计的启发 | 第36-38页 |
| ·意象脱节法对平面设计的启发 | 第38-40页 |
| ·意象密聚法对平面设计的启发 | 第40-42页 |
| ·意旨增趣法 | 第42-44页 |
| ·白描法 | 第42-43页 |
| ·刷色法 | 第43-44页 |
| ·格律生韵法 | 第44-50页 |
| ·平仄声律 | 第44-47页 |
| ·格律设计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参诗之境,立平面设计之象 | 第50-55页 |
| ·“物镜”:寄情于物的初级意象 | 第50-51页 |
| ·“情境”:取物象征的指代意象 | 第51-54页 |
| ·“意境”:表达心境的纯真意象 | 第54-55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附录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附录 3: 图片来源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