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呼唤 | 第8-17页 |
一、 加强意识形态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 第17-48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起源、波折和演变 | 第17-25页 |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提出 | 第17-20页 |
二、 “意识形态”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波折 | 第20-22页 |
三、 “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 第22-2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 第25-37页 |
一、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及其在《莱茵报》的革命斗争 | 第25-30页 |
二、 完成向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转变的马克思 | 第30-33页 |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闪光思想和里程碑意义 | 第33-37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 第37-48页 |
一、 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 第37-42页 |
二、 从创办《新莱茵报》到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 第42-45页 |
三、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 | 第45-48页 |
第二章 意识形态能力问题的提出和内涵 | 第48-99页 |
第一节 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48-62页 |
一、 恩格斯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第48-52页 |
二、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并成功实践 | 第52-57页 |
三、 从列宁到斯大林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探索 | 第57-62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推向历史新高度 | 第62-81页 |
一、 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和最早提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62-69页 |
二、 毛泽东关于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的思想 | 第69-75页 |
三、 毛泽东强调意识形态的鲜明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极端重要性 | 第75-81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能力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内涵变化 | 第81-99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遭受巨大冲击 | 第82-86页 |
二、 意识形态能力问题的提出和发展 | 第86-90页 |
三、 意识形态能力的内涵和变化 | 第90-99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期面临三大考验 | 第99-147页 |
第一节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对中国的巨大挑战 | 第99-113页 |
一、 全球化思潮的演变过程 | 第99-104页 |
二、 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 第104-108页 |
三、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 第108-113页 |
第二节 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对中国的巨大挑战 | 第113-126页 |
一、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 第113-118页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本质 | 第118-122页 |
三、 市场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网络化的巨大冲击和对中国的巨大挑战 | 第126-147页 |
一、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 第127-135页 |
二、 微博兴起背景下的网络传播特点 | 第135-141页 |
三、 网络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 第141-147页 |
第四章 国外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147-180页 |
第一节 苏共亡党的意识形态教训及时代警示 | 第147-160页 |
一、 领导层的背叛是最关键、最主要的原因 | 第147-153页 |
二、 国内外多种错误思潮泛滥危害巨大 | 第153-157页 |
三、 新闻舆论的失控甚至反动加速亡党进程 | 第157-160页 |
第二节 自我背叛导致卡扎菲走向灭亡的根源和警示 | 第160-170页 |
一、 卡扎菲完全倒向西方国家的巨大转变的深层原因 | 第160-164页 |
二、 卡扎菲对理想信念的自我背叛后果严重 | 第164-167页 |
三、 卡扎菲走向自我毁灭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 第167-170页 |
第三节 查韦斯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和启示 | 第170-180页 |
一、 将毛泽东思想作为“21 世纪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 第171-173页 |
二、 带领民众学习马列著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173-176页 |
三、 查韦斯敢于反对美国霸权向全世界普及了社会主义思想 | 第176-180页 |
第五章 从十个方面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 第180-263页 |
第一节 坚定信仰、加强学习构建价值自信 | 第180-200页 |
一、 以领导干部道德为抓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能力 | 第180-189页 |
二、 以纠正错误倾向为抓手,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 | 第189-194页 |
三、 以弘扬红色文化为抓手,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建设价值自信的能力 | 第194-200页 |
第二节 拒腐防变、调查研究团结共创伟业 | 第200-223页 |
一、 以清除不合格党员为抓手,加强纯洁性建设,增强主动拒腐防变的能力 | 第200-209页 |
二、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 第209-214页 |
三、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抓手,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增强团结共创伟业的能力 | 第214-223页 |
第三节 坚持原则、尊重民意抵制渗透演变 | 第223-263页 |
一、 以真实性原则为抓手,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掌控舆论阵地的能力 | 第223-229页 |
二、 以通达社情民意为抓手,加强六大能力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 第229-238页 |
三、 以坚持共同富裕为抓手,加强市场经济研究,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 第238-248页 |
四、 以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为抓手,加强国际问题研究,增强反和平演变的能力 | 第248-263页 |
结论 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尝试用理论指导现实 | 第263-267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267-275页 |
后记 | 第275-278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278-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