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慎独思想简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慎独本意 | 第11-17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二) 慎独本意 | 第12-14页 |
(三) 心宗与性宗 | 第14-17页 |
二、慎独本体论 | 第17-29页 |
(一) 刘蕺山与朱王心性结构的比较 | 第17-21页 |
1、朱子心性结构简论 | 第17-18页 |
2、阳明心性结构简论 | 第18页 |
3、刘蕺山的心性结构及对朱王的融合与超越 | 第18-21页 |
(二) 意与知的结构 | 第21-26页 |
1、意为心之所存 | 第21-23页 |
2、意知为一合相 | 第23-24页 |
3、对独知的检讨 | 第24-26页 |
(三) 四情 | 第26-29页 |
三、慎独工夫论 | 第29-45页 |
(一) 从蕺山的视角看工夫的意义 | 第29-33页 |
1、工夫引义 | 第29-30页 |
2、蕺山对王门后学工夫的批评 | 第30-33页 |
(二) 蕺山论静与敬的工夫 | 第33-41页 |
1、静与敬的分途 | 第33-35页 |
2、工夫由“静坐”而入 | 第35-39页 |
3、蕺山对主敬的态度 | 第39-41页 |
(三) 静存摄动察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