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导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外软实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例证分析法 | 第13页 |
2、层次分析法 | 第13-14页 |
二、中国软实力概况 | 第14-22页 |
(一) 软实力概述 | 第14-17页 |
1、软实力概念 | 第14-15页 |
2、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 中国软实力构成要素 | 第17-22页 |
1、文化 | 第17-18页 |
2、政治价值观和政府素质 | 第18-19页 |
3、制度 | 第19-20页 |
4、外交政策 | 第20页 |
5、形象 | 第20-22页 |
三、中国对东盟的软实力运用及其效果 | 第22-29页 |
(一) 文化软实力外交对东盟运用已初见成效 | 第22-23页 |
(二) “中国模式”在东盟国家开始展现吸引力 | 第23-24页 |
(三) 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机制建构呈良好态势 | 第24-25页 |
(四) 外交政策开始服务于中国与东盟良好关系的发展 | 第25-27页 |
(五) 中国在东盟的形象正由“异类”转向“负责任”,由“威胁”倾向“机遇” | 第27-29页 |
四、中国对东盟的软实力运用所面临的困境 | 第29-34页 |
(一) “文化贸易赤字”严重 | 第29-30页 |
(二) 中国发展模式产生负面效应 | 第30-31页 |
(三) “中国威胁论”:余毒犹存 | 第31-32页 |
(四) 南海争端影响中国软实力的运用 | 第32页 |
(五) 东盟的制度均势战略与平衡外交消弱了中国软实力 | 第32-34页 |
五、加强中国对东盟软实力运用的几点思路 | 第34-40页 |
(一) 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交流 | 第34-35页 |
1、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 | 第34页 |
2、重新审视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第34页 |
3、加大对东盟文化交流 | 第34-35页 |
(二) 优化和改善中国模式 | 第35-36页 |
1、经济方面 | 第35-36页 |
2、政治方面 | 第36页 |
3、生态方面 | 第36页 |
(三) 妥善处理好一些敏感问题 | 第36-37页 |
1、南海争端问题 | 第36-37页 |
2、“中国威胁论”问题 | 第37页 |
(四) 通过改善国内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 | 第37-38页 |
1、国内层面 | 第37-38页 |
2、国际层面 | 第38页 |
(五) 完善对东盟的制度反均势战略 | 第38-40页 |
1、安全领域 | 第38页 |
2、经济领域 | 第38-40页 |
六、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