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解析《舌尖上的中国》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源起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二、从传播学视角看《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原因 | 第13-26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动机分析 | 第13-14页 |
·传播主流价值观,加强文化认同感 | 第13-14页 |
·传播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 | 第14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时机分析 | 第14-15页 |
·传播时机的意义 | 第14-15页 |
·把握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传播时机 | 第15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主体分析 | 第15-17页 |
·高水准的传播主体 | 第15-16页 |
·高质量的信息制作过程 | 第16-17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内容分析 | 第17-19页 |
·传播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 第17-18页 |
·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第18页 |
·传播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 | 第18-19页 |
·传播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形象 | 第19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形式分析 | 第19-22页 |
·故事化传播,便于受众接受信息 | 第20页 |
·双重话语形态结合,丰富传播形式 | 第20-21页 |
·多种镜头画面组合运用,加强传播效果 | 第21-22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媒介分析 | 第22-24页 |
·依托强势媒体,保证传播效果 | 第22-23页 |
·借助网络媒体,扩大传播影响 | 第23-24页 |
·《舌尖上的中国》传播受众分析 | 第24-26页 |
·传播受众的内涵 | 第24页 |
·利用目标受众广泛性,拓展传播范围 | 第24-25页 |
·借助受众对信息二次传播,扩大传播影响 | 第25-26页 |
三、从传播学视角看《舌尖上的中国》不足之处 | 第26-29页 |
·传播信息缺乏整体性 | 第26页 |
·传播过程中信息杂糅 | 第26-27页 |
·传播内容过于理想化 | 第27-28页 |
·缺乏整体商业化传播 | 第28-29页 |
四、从传播学视角看《舌尖上的中国》发展策略 | 第29-36页 |
·政策助推,打造规范化高效传播主体 | 第29-30页 |
·政府推动改革,保障规范化传播 | 第29页 |
·吸纳复合型人才,打造高效传播团队 | 第29-30页 |
·文化为本,丰富和深化传播内容 | 第30-32页 |
·延续舌尖系列,传播舌尖文化 | 第30-31页 |
·立体化发展,传播舌尖品牌 | 第31-32页 |
·媒介融合,开拓多重传播渠道 | 第32-33页 |
·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形成传播合力 | 第32-33页 |
·文化和商业双渠道并行,拓宽传播广度 | 第33页 |
·面向国外受众,传播国家形象 | 第33-36页 |
·抓住宝贵机遇,开展国际传播 | 第33-34页 |
·把握受众需求,加强国家形象传播 | 第34-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