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立题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 ·研究区基本概况 | 第17-19页 |
| ·研究区草地植被特征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案 | 第20-22页 |
| ·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22-25页 |
| 第3章 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5-35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 | 第25-26页 |
| ·地理位置对生物量影响 | 第26-31页 |
| ·不同温性荒漠亚类生物量统计分析 | 第31页 |
| ·北疆温性荒漠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 第4章 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碳密度的研究 | 第35-45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碳密度 | 第36-39页 |
| ·不同温性荒漠亚类碳密度分析 | 第39-42页 |
| ·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与碳密度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5章 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多样及其碳储量比较研究 | 第45-51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分布 | 第45-46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植被组成 | 第46-48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多样性指数 | 第48-49页 |
| ·温性荒漠类草地不同群落的碳储量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 ·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