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伦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背景和思想渊源 | 第10-16页 |
·社会背景 | 第10-12页 |
·政治背景 | 第10-11页 |
·经济背景 | 第11-12页 |
·文化背景 | 第12页 |
·思想渊源 | 第12-16页 |
·家学渊源 | 第12-13页 |
·孙中山“三民主义”伦理思想的启迪 | 第13-14页 |
·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 | 第14-16页 |
第2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伦理意蕴 | 第16-26页 |
·中国乡村社会的伦理特色 | 第16-18页 |
·“乡土文化” | 第16-17页 |
·“关系文化” | 第17-18页 |
·“俭朴文化” | 第18页 |
·乡村组织建设的伦理追求 | 第18-21页 |
·乡村组织的根本精神—传统“老道理” | 第19页 |
·乡村组织的目的—建设“新礼俗” | 第19-20页 |
·乡村组织方式—“村学乡学” | 第20-21页 |
·乡村文化教育的伦理追求 | 第21-23页 |
·发扬民主思想 | 第21-22页 |
·尊重知识 | 第22-23页 |
·强调道德高于法律 | 第23页 |
·乡村经济建设的伦理追求 | 第23-26页 |
·激发农民自觉性及进取精神 | 第23-24页 |
·倡导集体合作主义 | 第24-26页 |
第3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伦理反思及其现代启示 | 第26-31页 |
·乡村建设思想的伦理反思 | 第26-27页 |
·过度依靠封建伦理 | 第26-27页 |
·脱离实际,不符国情 | 第27页 |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现代启示 | 第27-31页 |
·增加农村财政投入 | 第28页 |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第28-29页 |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 第29页 |
·加强道德文化建设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