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s | 第12-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堆芯上腔三维化的快堆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2章 池式快堆系统分析软件开发 | 第26-64页 |
·基本理论及计算模型 | 第26-37页 |
·中子动力学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堆芯模型 | 第27-28页 |
·热钠池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中间热交换器模型 | 第29-31页 |
·泵与管道模型 | 第31-32页 |
·三回路模型 | 第32-33页 |
·控制系统模型 | 第33-36页 |
·保护系统模型 | 第36页 |
·辅助模型 | 第36-37页 |
·计算逻辑与数值求解方法 | 第37-41页 |
·稳态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瞬态求解逻辑与数值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 第41-50页 |
·瞬跳近似解法 | 第42-43页 |
·分段多项式逼近法 | 第43-44页 |
·瞬跳近似法、分段多项式逼近法与精确解计算结果之间的对比 | 第44-48页 |
·应用瞬跳近似法和分段多项式逼近法计算反应堆紧急停堆后的功率响应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钠池三维计算模型的开发及验证 | 第50-59页 |
·控制方程及离散 | 第50-52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52-54页 |
·离散方程的求解 | 第54页 |
·理论与方法的验证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计算模型初步开发 | 第59-63页 |
·数学模型 | 第60-62页 |
·程序编制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堆芯上腔三维化的系统软件SAC-CFR的验证 | 第64-83页 |
·中国实验快堆稳态运行工况分析 | 第64-76页 |
·CEFR系统简介及主要参数 | 第64-65页 |
·三个回路系统数学模型 | 第65-69页 |
·稳态计算结果及其讨论 | 第69-76页 |
·“文殊”快堆45%功率汽机跳闸工况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堆芯上腔三维化的SAC-CFR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 第83-102页 |
·多孔介质方法 | 第83-85页 |
·“文殊”堆45%功率汽机跳闸工况上腔室内的热工水力学分析 | 第85-91页 |
·中国实验快堆稳态运行和紧急停堆工况下钠池内流场分析 | 第91-97页 |
·中国实验快堆热钠池模型的建立 | 第91-93页 |
·中国实验快堆稳态运行工况下钠池内的流场分布 | 第93-94页 |
·中国实验快堆紧急停堆工况下钠池内的流场分布 | 第94-97页 |
·快堆余热排放过程模拟 | 第97-100页 |
·稳态初始化结果 | 第97-98页 |
·余热排放过程模拟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池式快堆系统分析软件开发 | 第102-103页 |
·堆芯上腔三维化的系统软件SAC-CFR的验证 | 第103页 |
·堆芯上腔三维化的SAC-CFR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 第103-104页 |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3-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