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目前国内外电力系统窃电现状 | 第10页 |
·窃电现象分析 | 第10-11页 |
·窃电的主要原因 | 第10-11页 |
·窃电主要发生在 10kV 和 380V | 第11页 |
·国内外防窃电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装备现状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三相电路防窃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 第14-29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三相电路电能计量防窃电分析 | 第15-26页 |
·欠压法窃电 | 第15-19页 |
·欠流法窃电 | 第19-21页 |
·移相法窃电 | 第21-23页 |
·扩差法窃电 | 第23页 |
·无表法窃电 | 第23页 |
·其余反窃电相关异常 | 第23-26页 |
·用电质量相关异常 | 第26页 |
·实时电量曲线图分析 | 第26页 |
·终端报警相关 | 第26-28页 |
·终端告警代码表 | 第26-27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告警示意图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Vv 接线 TV 二次绕组接线错误的判断和分析 | 第29-36页 |
·概述 | 第29页 |
·V/V 接线方式,一次侧断线的判断 | 第29-31页 |
·不带负荷时(即空载),一次侧断线时,二次线电压分析 | 第29-30页 |
·带负荷时,一次侧断线时,二次线电压分析 | 第30-31页 |
·V/V 接线方式,二次侧断线的判断 | 第31-34页 |
·不带负荷时(即空载),二次侧断线时,二次线电压分析 | 第31-32页 |
·带负荷时,二次线电压分析 | 第32-34页 |
·电压互感器的极性反接的快速判断 | 第34-35页 |
·TV 中性点即 b 相的快速判断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 | 第36-55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 | 第36-37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 | 第37-54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 | 第37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方案及关键装置 | 第37-53页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网络化防窃电技术探讨 | 第55-75页 |
·防窃电概述 | 第55页 |
·防窃电组织措施 | 第55-56页 |
·加强线损管理力度 | 第55页 |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 第55页 |
·做好普及《电力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55-56页 |
·防窃电技术措施 | 第56-58页 |
·应对居民用户防窃电措施 | 第56页 |
·应对高供高计用户防窃电措施 | 第56页 |
·采用防撬数码封印 | 第56页 |
·封闭变压器低压出线端至计量装置的导体 | 第56-57页 |
·规范电能表安装接线 | 第57页 |
·采用双向计量或止逆式电能表 | 第57页 |
·对专变大客户安装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及负控终端 | 第57页 |
·合理选择计量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倍率 | 第57页 |
·利用三个系统综合监控 | 第57-58页 |
·增加检测仪器及设备的投入,提高反窃电能力 | 第58页 |
·强化辅助计量设备防窃电功能 | 第58页 |
·防窃电技术网络化 | 第58-74页 |
·融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防窃电网络 | 第58-65页 |
·融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计量监控 | 第65-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