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测算 | 第13-14页 |
·精算法 | 第13-14页 |
·匡算法 | 第14页 |
·偿付方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现状 | 第15-19页 |
·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隐性债务的界定 | 第16页 |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构成 | 第16-19页 |
·老人养老金 | 第17页 |
·过渡养老金 | 第17页 |
·基础养老金 | 第17-18页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第18-19页 |
3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 | 第19-28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测算方法 | 第19页 |
·模型假设 | 第19页 |
·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19-22页 |
·“老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19-20页 |
·“老退休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20-21页 |
·“新退休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21页 |
·“在职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 第21-22页 |
·参数设定 | 第22-23页 |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 | 第23-28页 |
·各省养老金隐性债务总额分段分析 | 第24-25页 |
·从各省市人口角度分析 | 第25-26页 |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总额分析 | 第26-28页 |
4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偿付困境 | 第28-36页 |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 第28-30页 |
·养老金制度转轨 | 第28页 |
·通货膨胀 | 第28-29页 |
·人口老龄化 | 第29-30页 |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存在的困境 | 第30-36页 |
·我国养老金的支付困境 | 第30-32页 |
·我国养老金监管的困境 | 第32-33页 |
·我国养老金筹资的困境 | 第33-36页 |
5 国外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实践 | 第36-42页 |
·英国 | 第36-38页 |
·“三支柱”模式 | 第36-38页 |
·入市监管 | 第38页 |
·日本 | 第38-39页 |
·日本养老金基本体系 | 第38-39页 |
·日本养老金管理 | 第39页 |
·智利 | 第39-40页 |
·国外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制度 | 第40-41页 |
·投资 | 第41-42页 |
6 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 第42-47页 |
·从支付角度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 第42-43页 |
·控制退休年龄 | 第42页 |
·适当提高居民的最低工资 | 第42-43页 |
·从监管角度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 第43-44页 |
·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法律建设,促进跨省间养老金的缴付 | 第43页 |
·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明确各级责任,督促落实地方养老金投入 | 第44页 |
·从筹资角度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 第44-47页 |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 第44-45页 |
·变现或划拨部分国有存量资产 | 第45页 |
·加快养老金基金化进程,开发更多的投资产品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