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目录 | 第12-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光栅刻划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9-25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 第20-21页 |
·虚拟样机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应用 | 第21-22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2-25页 |
·虚拟样机技术与光栅刻划机开发 | 第25-29页 |
·基于物理样机的开发 | 第26-27页 |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开发 | 第27-29页 |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论文选题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光栅刻划机传动系统结构优化方法研究 | 第31-56页 |
·引言 | 第31页 |
·光栅刻划机虚拟样机模型 | 第31-33页 |
·虚拟样机模型 | 第31-32页 |
·分度系统 | 第32-33页 |
·刻划系统 | 第33页 |
·分度系统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 第33-44页 |
·优化目标 | 第33-37页 |
·灵敏度分析 | 第37-38页 |
·基于虚拟样机的优化设计 | 第38-44页 |
·等速机构优化设计 | 第44-55页 |
·从动件运动规律特征值及评价 | 第44-46页 |
·圆弧过渡曲线 | 第46-50页 |
·改进的摆线过渡曲线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控制系统联合仿真研究 | 第56-76页 |
·引言 | 第56页 |
·联合仿真策略 | 第56-59页 |
·联合仿真概述 | 第56-58页 |
·联合仿真原理 | 第58-59页 |
·联合仿真步骤 | 第59页 |
·联合仿真机械系统设计 | 第59-66页 |
·虚拟样机建模 | 第59-62页 |
·定制负荷 | 第62-66页 |
·联合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 第66-70页 |
·基于二次开发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66-67页 |
·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67-70页 |
·联合仿真系统开发实例 | 第70-75页 |
·平面机构联合仿真系统开发 | 第70-72页 |
·空间机构联合仿真系统开发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光栅刻划机控制系统联合仿真开发研究 | 第76-91页 |
·引言 | 第76页 |
·光栅刻划机控制系统结构 | 第76-79页 |
·分度控制系统 | 第78页 |
·刻划控制系统 | 第78-79页 |
·光栅刻划机工作台运动学建模 | 第79-83页 |
·建模假设 | 第79-80页 |
·模型参数 | 第80-82页 |
·建模过程 | 第82-83页 |
·工作台精定位控制系统设计 | 第83-87页 |
·控制算法 | 第83-85页 |
·控制系统模型 | 第85-87页 |
·控制系统仿真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5章 基于虚拟硬件在环的软件仿真开发研究 | 第91-107页 |
·引言 | 第91页 |
·软件仿真开发相关技术 | 第91-93页 |
·虚拟硬件在环仿真 | 第91-92页 |
·软件复用 | 第92-93页 |
·基于虚拟硬件在环的软件开发原理 | 第93-94页 |
·光栅刻划机控制软件设计 | 第94-101页 |
·编程工具的选择 | 第94页 |
·图形用户界面模块 | 第94-95页 |
·控制逻辑模块 | 第95-98页 |
·虚拟硬件模块 | 第98页 |
·硬件驱动模块 | 第98页 |
·界面设计 | 第98-101页 |
·定位实验 | 第101-106页 |
·微动台定位实验 | 第101-103页 |
·刻划定位实验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7-10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