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5-28页 |
·P2P技术研究 | 第15-19页 |
·P2P的定义和特点 | 第15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5-17页 |
·P2P网络特点 | 第17-18页 |
·P2P应用领域 | 第18-19页 |
·P2P技术的发展 | 第19页 |
·P2P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 第19-22页 |
·基于端口的检测技术 | 第20页 |
·基于IP地址的检测技术 | 第20页 |
·深度报文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深度流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P2P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 第22-25页 |
·直路丢包技术 | 第22-23页 |
·旁路干扰技术 | 第23-24页 |
·联合控制技术 | 第24-25页 |
·字符串匹配技术研究 | 第25-26页 |
·KMP算法 | 第25页 |
·AC算法 | 第25-26页 |
·QS算法 | 第26页 |
·TCP/UDP技术研究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28-36页 |
·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29-34页 |
·流量采集模块 | 第30页 |
·流量识别模块 | 第30-33页 |
·流量控制模块 | 第33-34页 |
·网络部署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模块的详细分析与设计 | 第36-55页 |
·流量采集模块设计 | 第36-40页 |
·流量采集工具 | 第36-38页 |
·哈希表存储 | 第38-39页 |
·流量采集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P2P流量识别模块设计 | 第40-50页 |
·流量识别关键技术 | 第40-42页 |
·字符串匹配算法 | 第42-43页 |
·端口识别模块 | 第43-44页 |
·DFI识别模块 | 第44-46页 |
·DPI识别模块 | 第46-47页 |
·流量识别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P2P流量控制模块设计 | 第50-54页 |
·P2P流量控制关键技术 | 第50-52页 |
·P2P流量控制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测试环境 | 第55-56页 |
·功能测试 | 第56-57页 |
·测试目的与数据来源 | 第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测试目的与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