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相关概念第12-13页
     ·失地农民第12页
     ·农民安置区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结构框架第15-16页
   ·相关理论研究第16-18页
     ·城市社会学理论第16页
     ·和谐社会理论第16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6-18页
   ·国内相关建设实践及其经验总结第18-21页
     ·无锡市锡山区进城农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第18-19页
     ·广州南沙广隆安置区的规划设计第19-21页
第二章. 农民安置区的建设背景、建设模式及发展态势第21-33页
   ·安置区建设的背景与动因分析第21-24页
     ·安置区建设的背景第21-22页
     ·安置区建设的动因第22-24页
   ·村庄撤并与农民安置区的建设形成一体第24-26页
   ·农民安置区的建设模式分析第26-30页
     ·安置区的土地获取机制第26-27页
     ·安置区的规划机制第27-28页
     ·安置区的开发机制第28-30页
   ·当前制度背景下对失地农民安置区规划的新要求第30-33页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住房政策第30-31页
     ·对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再认识第31-32页
     ·当前对农民安置区规划研究的缺失第32-33页
第三章. 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现状调研及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第33-59页
   ·济南市农民安置区的现状及调研对象的选取第33-37页
     ·济南市农民安置区的现状第33-34页
     ·调研对象的选取及其概况第34-37页
   ·安置区居民的生活与就业情况第37-45页
     ·基本情况第37-38页
     ·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情况第38-39页
     ·安置区居民的就业情况第39-42页
     ·安置区居民对迁居后生活的评价第42-43页
     ·安置居民对新生活适应程度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3-45页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路线及评价的内涵与意义第45-46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5页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涵与意义第45-46页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与模型第46-50页
     ·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6-47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第47-48页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8-49页
     ·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第49-50页
   ·调研样本的收集和样本主要特征第50-53页
     ·调研样本的收集第50页
     ·调研样本的主要特征第50-53页
   ·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安置区满意度总体评价第53-56页
     ·安置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第56-59页
第四章. 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设计分析及策略研究第59-95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选址分析第59-67页
     ·安置区选址与村庄和城市的关系第59-62页
     ·根据选址划分的三种类型安置区第62-65页
     ·安置区区位特征的动态变化第65-67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选址问题及策略第67-69页
     ·安置区选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第67页
     ·安置区选址对居民生活与就业的影响第67-69页
     ·安置区选址的空间布局优化第69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设施配置分析第69-80页
     ·公共服务设施第69-77页
     ·市政基础设施第77-79页
     ·具有安置区特点的生产生活设施第79-80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设施配置问题及策略第80-84页
     ·安置区公共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第80-81页
     ·安置区居民群体特征及公共设施配置需求分析第81-84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空间环境分析第84-91页
     ·安置区的内部空间分析第84-86页
     ·安置区的外部空间分析第86-89页
     ·安置居民的生活特点及相应的空间环境要求第89-91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空间环境问题及策略第91-95页
     ·安置区的内部空间问题及策略第91-92页
     ·安置区的外部空间分析及策略第92-95页
第五章. 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第95-111页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第95-101页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第95-96页
     ·安置区居民的征地补偿与安置房的分配利用第96页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第96-100页
     ·合理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第100-101页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再就业第101-102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内各村庄的居住隔离第102-104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内异质群体的混居第104-106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第106-111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发展趋势第106-107页
     ·失地农民安置区的发展策略第107-111页
第六章. 结论及规划改革建议第111-113页
   ·结论第111页
   ·规划改革建议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附录1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泉水聚落形态特征的保护与更新
下一篇:济南城郊大型社区商业设施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