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世界遗产地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6页 |
·世界遗产概述 | 第15-20页 |
·世界遗产的遴选标准 | 第15-16页 |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 第16-20页 |
·地质公园概述 | 第20-22页 |
·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中国的地质公园概况 | 第21-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研究区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 第27-29页 |
·地质、地貌 | 第27-28页 |
·生物资源 | 第28-29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9-30页 |
·文化遗产保存状况 | 第30-33页 |
·太和宫 | 第30-31页 |
·南岩宫 | 第31-32页 |
·紫霄宫 | 第32页 |
·遇真宫 | 第32-33页 |
·玉虚宫 | 第33页 |
·五龙宫 | 第33页 |
·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第4章 武当山遗产地资源价值评价 | 第35-41页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 | 第35页 |
·武当山遗产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35-41页 |
·评价方法简介 | 第35-36页 |
·旅游资源评价过程 | 第36-39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世界遗产资源管理 SWOT 分析 | 第41-53页 |
·内部条件分析 | 第41-47页 |
·优势分析 | 第41-43页 |
·劣势分析 | 第43-47页 |
·外部环境分析 | 第47-50页 |
·机遇分析 | 第47-49页 |
·威胁分析 | 第49-50页 |
·SWOT 综合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第6章 武当山资源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53-59页 |
·调整旅游发展模式,寻求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53-54页 |
·制定遗产旅游规划 | 第53-54页 |
·建立区域合作模式 | 第54页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 第54页 |
·进一步完善遗产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理顺遗产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建立遗产监测体系 | 第55页 |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 第55页 |
·深化对遗产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 | 第55-56页 |
·培养遗产管理人才 | 第55-56页 |
·扶持保护科研机构 | 第56页 |
·建立遗产专项保护基金 | 第56页 |
·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强调世界遗产地位 | 第56-57页 |
·塑造遗产旅游形象 | 第56页 |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 第56-57页 |
·重视山水哲学理念 | 第57页 |
·切实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 第57-59页 |
·提高遗产保护意识 | 第57页 |
·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 第57页 |
·建立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 | 第57-59页 |
第7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