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燃气发动机叶片的冲击冷却与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层板冷却的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层板的流动与传热 | 第17-19页 |
·层板的热应力 | 第19-23页 |
·层板结构优化设计 | 第23-24页 |
·跨音速透平叶片内的流动与传热文献综述 | 第24-30页 |
·实验研究 | 第25-30页 |
·数值计算 | 第3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实验测量方法与计算模型 | 第32-40页 |
·PIV流场测量及IR温度测量 | 第32-35页 |
·PIV流场测量 | 第32-33页 |
·IR温度场测量 | 第33-35页 |
·湍流模型简介 | 第35-37页 |
·热应力计算 | 第37-38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8-40页 |
第3章 多孔层板的冲击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 | 第40-80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与层板内部流场分析 | 第40-47页 |
·实验测量 | 第40-41页 |
·湍流模型比较 | 第41-44页 |
·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计算模型检验与层板传热 | 第47-56页 |
·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 | 第47-50页 |
·实验测量结果 | 第50-52页 |
·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的比较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层板的传热数值研究 | 第56-63页 |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6-58页 |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 第58-59页 |
·吹风比对层板换热的影响 | 第59页 |
·综合冷却效率 | 第59-61页 |
·流动压力损失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层板热应力计算与安全校验 | 第63-69页 |
·单向耦合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计算网格与边界条件 | 第64-65页 |
·应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层板安全的校验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层板冲击冷却的优化 | 第69-80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70-72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72-73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第4章 跨音速透平叶片的流场和气膜冷却计算分析 | 第80-132页 |
·静止叶栅内的流动和气膜冷却 | 第80-98页 |
·叶片的几何模型 | 第81页 |
·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 第81-84页 |
·流模型的验证 | 第84-8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7-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2D旋转叶片上的气膜冷却 | 第98-113页 |
·几何模型 | 第99-101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101-102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5页 |
·静子尾迹和激波的影响 | 第105-113页 |
·结论 | 第113页 |
·3D跨音速透平转子通道内的流场与气膜冷却特性 | 第113-132页 |
·几何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115-117页 |
·无气膜冷却下叶片压力分布 | 第117-125页 |
·气膜冷却下的叶片压力和传热特性 | 第125-131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第5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132-136页 |
·内容总结 | 第132-134页 |
·层板冲击气膜冷却 | 第132-133页 |
·跨音速叶片气膜冷却 | 第133-134页 |
·叶片冲击气膜冷却研究展望 | 第134-136页 |
·气膜冷却的工程湍流模型 | 第134页 |
·流固耦合传热的优化分析 | 第134页 |
·瞬态的流固热应力分析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附录1 喷管内流动传热的数值计算 | 第144-156页 |
附录2 定子和转子坐标 | 第156-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