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肝系理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1 明代肝系生理发展状况的文献整理 | 第13-28页 |
| ·肝的形态部位 | 第13-15页 |
| ·肝所居部位 | 第13-15页 |
| ·肝的形态 | 第15页 |
| ·肝的基本属性 | 第15-17页 |
| ·肝的阴阳属性 | 第15-16页 |
| ·肝的五行属性 | 第16-17页 |
| ·肝的基本特性 | 第17-19页 |
| ·体柔用刚 | 第17页 |
| ·主升主动 | 第17-19页 |
| ·肝的功能 | 第19-21页 |
| ·肝主疏泄 | 第19-20页 |
| ·肝藏血 | 第20-21页 |
| ·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 第21-24页 |
|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 第21-23页 |
| ·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 第23-24页 |
| ·肝与其它脏腑 | 第24-27页 |
| ·肝与心 | 第24-25页 |
| ·肝与肺 | 第25页 |
| ·肝与脾胃 | 第25-26页 |
| ·肝与肾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2 明代医家的肝系理论的文献整理 | 第28-87页 |
| ·虞抟 | 第28-31页 |
| ·中风 | 第28页 |
| ·肝劳 | 第28-29页 |
| ·胁痛 | 第29-30页 |
| ·肠风 | 第30页 |
| ·肠风 | 第30-31页 |
| ·薛己 | 第31-34页 |
| ·诊断特色 | 第31-32页 |
| ·内科特色 | 第32-33页 |
| ·外科特色 | 第33-34页 |
| ·万全 | 第34-40页 |
| ·幼科 | 第34-39页 |
| ·妇科 | 第39-40页 |
| ·周慎斋 | 第40-42页 |
| ·探讨肝与它脏关系 | 第40页 |
| ·肝脏用药权衡 | 第40-41页 |
| ·肝病诊疗特色 | 第41-42页 |
| ·孙一奎 | 第42-48页 |
| ·释医理 | 第43-45页 |
| ·论疾病 | 第45-48页 |
| ·误写“诸唇黑则伤脾” | 第48页 |
| ·缪希雍 | 第48-50页 |
| ·治血“宜补肝,不宜代肝”论 | 第49页 |
| ·泄泻责之肝脾 | 第49页 |
| ·妇人常发肝火 | 第49-50页 |
| ·泰昌遇 | 第50-54页 |
| ·诊断特色 | 第50页 |
| ·肝病诊疗特色 | 第50-54页 |
| ·王肯堂 | 第54-58页 |
| ·肝病诊疗特色 | 第55-57页 |
| ·肝脏相关理论 | 第57-58页 |
| ·武之望 | 第58-60页 |
| ·血枯源于肝虚 | 第58页 |
| ·挛皆属肝 | 第58-59页 |
| ·求子贵在养精血 | 第59页 |
| ·妊娠一月属肝 | 第59页 |
| ·中风多中肝肺二经 | 第59页 |
| ·瘈疭发于肝血虚 | 第59-60页 |
| ·处方重生克制化 | 第60页 |
| ·吴崐 | 第60-63页 |
| ·用吴茱萸疏肝 | 第61页 |
| ·肝宜常泻 | 第61-62页 |
| ·用五行生化制克释方义 | 第62-63页 |
| ·用吐法疏肝 | 第63页 |
| ·癫病责之于肝 | 第63页 |
| ·张景岳 | 第63-70页 |
| ·补血侧重补肾而非补肝 | 第63-64页 |
| ·论“肝无补法” | 第64页 |
| ·驳“疝本厥阴”说 | 第64-65页 |
| ·非“胁痛为肝胆病变”说 | 第65页 |
| ·肝与脾胃同病,补脾胃为本,反对过分伐肝 | 第65-66页 |
| ·明辨真风与类风,论类风应补真阴 | 第66-67页 |
| ·肝邪为病,源于肾虚 | 第67页 |
| ·养生重肝肾精血 | 第67-68页 |
| ·情志伤肝 | 第68-69页 |
| ·肝病诊断特色 | 第69页 |
| ·制定肝病相关方剂 | 第69-70页 |
| ·李中梓 | 第70-75页 |
| ·“化源论”的全面应用 | 第70-71页 |
| ·“乙癸同源”的提出与应用 | 第71-72页 |
| ·肝藏相火的阐释 | 第72-73页 |
| ·怒伤血 | 第73页 |
| ·肝病用药经验 | 第73页 |
| ·肝病诊疗特色 | 第73-75页 |
| ·赵献可 | 第75-77页 |
| ·独解木郁,以一法代五法 | 第75-76页 |
| ·梦遗从肝肾论治 | 第76页 |
| ·创制治肝方剂 | 第76-77页 |
| ·孙志宏 | 第77-81页 |
| ·肝肾用药 | 第78页 |
| ·节酒养生 | 第78页 |
| ·肝病诊疗特色 | 第78-81页 |
| ·明代其它医家 | 第81-85页 |
| ·王纶 | 第81页 |
| ·程玠 | 第81-82页 |
| ·李时珍 | 第82-84页 |
| ·龚廷贤 | 第84-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3 明代肝系相关疾病发展状况的文献整理 | 第87-101页 |
| ·胁痛 | 第87-91页 |
| ·疝 | 第91-92页 |
| ·眩晕 | 第92-94页 |
| ·吞吐酸证 | 第94-96页 |
| ·血证 | 第96-97页 |
| ·中风 | 第97-98页 |
| ·小便类疾病 | 第98页 |
| ·目病 | 第98-99页 |
| ·外科疾病 | 第99-100页 |
| ·其它疾病 | 第100页 |
| ·瘫 | 第100页 |
| ·前阴疾病 | 第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1页 |
| 结论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