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林剩余物物流网络构建与利益分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28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2-13页
     ·选题背景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3-23页
     ·有关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有关物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0页
     ·有关物流网络利益分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22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第22-23页
   ·研究方法、内容及论文框架第23-28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论文框架第26-28页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28-40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28-33页
     ·循环经济理论概述第28页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第28-30页
     ·循环经济的基本观点第30-33页
   ·生态经济理论第33-34页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第33页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33-34页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第34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第34-36页
     ·物流管理第34-35页
     ·供应链管理第35-36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6页
   ·博弈理论第36-37页
   ·概念界定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40页
3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的物流网络构建第40-60页
   ·林业剩余物循环利用的物流网络构建第40-41页
     ·木材剩余物的山场归堆第40-41页
     ·木材剩余物的物流网络第41页
   ·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物流网络构建第41-44页
     ·现有回收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秸秆回收利用物流网络设计第42-44页
   ·秸秆回收物流网络结构设计第44-47页
   ·秸秆回收利用物流网络运作管理第47-49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网络可靠性分析第49-57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第49-50页
     ·农林剩余物循环利用物流网络的时间可靠性第50-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4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第60-72页
   ·单一秸秆单一加工厂的情形第60-62页
   ·多种秸秆多加工厂多备选物流配送中心情形第62-66页
     ·从各秸秆搜集点到秸秆物流中心的运输成本第62-63页
     ·从配送中心运输至各秸秆使用点的运输成本第63-64页
     ·秸秆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成本第64页
     ·被选秸秆物流配送中心的年折旧费用第64页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总费用第64-66页
   ·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第66-67页
   ·案例分析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农林剩余物物流网网络的变权货流分配方法第72-88页
   ·问题描述第72-74页
     ·随机物流网络概述第72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网络随机模型第72-74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网络的变权模型第74-78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的物流网络因素表示第74-76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的物流网络因素状态值计算第76-77页
     ·基于变权模型的物流网络货流分配第77-78页
   ·农林剩余物物流网络随机货流分配模型第78-81页
     ·下级物流网络货流分配模型第78-80页
     ·上级物流网络货流分配模型第80-81页
   ·算例分析第81-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6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的物流网络利益分配机制第88-100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物流网络利益分配的内涵第88-89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第89-92页
     ·模型假设第89-90页
     ·模型建立第90-91页
     ·模型分析第91-92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策略第92-97页
     ·夏普利值法模型描述第92-93页
     ·修正Shapley值法模型第93-95页
     ·基于修正因子的Shapley值法的应用第95-97页
   ·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供应链利益分配对策第97-98页
     ·发挥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第97-98页
     ·建立公平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第98页
     ·建立物流网络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第98页
     ·建立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的物流网络绩效评价体系第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4页
   ·结论第100-102页
     ·基本结论第100-101页
     ·主要创新点第101-102页
   ·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膜生物反应器耦合处理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试验研究
下一篇:兰小龙影视剧作品中旁白的修辞艺术--以《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