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5页 |
引言 | 第5-10页 |
1 与“素雅”相左的“俗艳”风格 | 第10-14页 |
·宋代瓷器整体的素雅之美 | 第11-12页 |
·宋金红绿彩瓷的俗艳之美 | 第12-14页 |
2 宋金红绿彩瓷艺术风格形成的条件 | 第14-23页 |
·宋金红绿彩瓷风格形成的地缘条件 | 第14-15页 |
·民窑性质对宋金红绿彩瓷风格形成的影响 | 第15-18页 |
·北宋市井文化的兴起 | 第18-19页 |
·草原文明与中原文化的碰撞 | 第19-23页 |
·金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 第20页 |
·金文化的汉化表现 | 第20-23页 |
3 宋金红绿彩瓷风格特点的具体表现 | 第23-46页 |
·宋金红绿彩瓷的施彩风格特点 | 第23-27页 |
·施彩风格形成的原因 | 第23-25页 |
·选用红色为主色的缘由 | 第23-24页 |
·民间喜爱红绿搭配的缘由 | 第24-25页 |
·宋金红绿彩瓷施彩风格特点 | 第25-26页 |
·传统审美观对宋金红绿彩瓷器“艳俗”风格的界定 | 第26-27页 |
·儒家色彩观 | 第26-27页 |
·道家色彩观 | 第27页 |
·宋金红绿彩瓷的纹饰风格特点 | 第27-37页 |
·纹饰内容的祥瑞寓意 | 第28-32页 |
·花鸟画 | 第28-32页 |
·婴戏纹饰 | 第32页 |
·宋金红绿彩瓷独特的文字装饰风格 | 第32-33页 |
·宋金红绿彩瓷纹饰中的“写意性” | 第33-35页 |
·宋金红绿彩瓷纹饰风格的“真性情” | 第35-36页 |
·宋金红绿彩瓷“简”、“率”、“真”的纹饰风格特点 | 第36-37页 |
·宋金红绿彩瓷造型风格 | 第37-46页 |
·生活器具造型简朴、形制之盛 | 第37-38页 |
·贤哲造像即俗即雅 | 第38-39页 |
·释道佛像造型世俗化 | 第39-41页 |
·百戏人物俑题材生活化 | 第41-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