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 (四)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1-12页 |
| 一、村民自治权及其运行机制 | 第12-20页 |
| (一) 村民自治权 | 第12-13页 |
| 1、自治 | 第12页 |
| 2、村民自治权 | 第12-13页 |
| (二) 村民自治权的特征和内容 | 第13-16页 |
| 1、村民自治权的特征 | 第13-14页 |
| 2、村民自治权的内容 | 第14-16页 |
| (三) 村民自治权的运行机制 | 第16-20页 |
| 1、村民自治权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16-18页 |
| 2、村民自治权的外部法律关系 | 第18-20页 |
| 二、村民自治权运行之法理分析 | 第20-25页 |
| (一) 村民自治权运行的社会基础 | 第20-22页 |
| 1、人民公社的废除 | 第20-21页 |
| 2、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21页 |
| 3、民主平等意识的薄发 | 第21-22页 |
| (二) 村民自治权运行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1、权力分配:权力制衡理论 | 第22-23页 |
| 2、制度框架:二元理论 | 第23-25页 |
| 三、我国村民自治权之运行现状 | 第25-38页 |
| (一) 村民自治权运行机制的内部障碍 | 第25-29页 |
| 1、权力机构——村民会议 | 第25-27页 |
| 2、执行机构——村民委员会 | 第27-28页 |
| 3、监督机构——调解委员会 | 第28-29页 |
| (二) 村民自治权运行的外在矛盾 | 第29-33页 |
| 1、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 | 第29-30页 |
| 2、两委矛盾凸显 | 第30-32页 |
| 3、宗族势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三) 村民自治权法律保障的缺失 | 第33-38页 |
| 1、宪法无条文规定 | 第33页 |
| 2、有关法律制度保障不完善 | 第33-35页 |
| 3、村民自治权法律救济不完善 | 第35-38页 |
| 四、村民自治权法律保障之对策 | 第38-50页 |
| (一) 完善村民自治权内部运行机制的对策 | 第38-43页 |
| 1、制度重构,仿效《公司法》三权分立 | 第38-39页 |
| 2、可行性分析 | 第39-43页 |
| (二) 村民自治权运行外部矛盾的解决 | 第43-46页 |
| 1、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调解、信访制度,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 第43-44页 |
| 2、明确两委职能,协调二者关系 | 第44-45页 |
| 3、积极培养村民的权利意识,提高他们维权的自觉性 | 第45-46页 |
| (三) 完善村民自治权法律保障制度 | 第46-50页 |
| 1、在宪法中确定村民自治的法律地位 | 第46页 |
| 2、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制定《村民自治法》 | 第46-47页 |
| 3、完善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途径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