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8页 |
| ABSTRACT | 第18-22页 |
| 符号说明 | 第22-23页 |
| 前言 | 第23-32页 |
| 第一部分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药物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44页 |
| 一、材料 | 第32页 |
| 1 试剂与药品 | 第32页 |
| 2 仪器 | 第32页 |
| 二、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 1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34页 |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3页 |
| ·色谱条件 | 第33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3页 |
|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的测定 | 第33页 |
| ·精密度 | 第33页 |
| ·方法回收率 | 第33-34页 |
| ·加样回收率 | 第34页 |
| 2 包封率方法的建立 | 第34-35页 |
| ·溶解-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 | 第34-35页 |
| ·溶解-超速离心法方法回收率测定 | 第35页 |
| ·溶解-超速离心法加样回收率测定 | 第35页 |
| 三、结果 | 第35-42页 |
| 1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结果 | 第35-40页 |
| ·检测波长确定结果 | 第35-36页 |
| ·色谱条件 | 第36-37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结果 | 第37页 |
| ·最低检测量和最低定量限的测定结果 | 第37页 |
| ·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 ·方法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 2 溶解-超速离心法测定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的方法学考察 | 第40-42页 |
| ·溶解-超速离心法方法回收率结果 | 第40-41页 |
| ·溶解-超速离心法加样回收率结果 | 第41-42页 |
| 四、讨论 | 第42-43页 |
| 五、结论 | 第43-44页 |
| 第二部分 被动靶向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 | 第44-66页 |
| 一、材料 | 第45页 |
| 1 试剂与药品 | 第45页 |
| 2 仪器 | 第45页 |
| 二、试验方法 | 第45-51页 |
| 1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 | 第45-46页 |
| 2 纳米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的测定 | 第46页 |
| ·外观形态观察 | 第46页 |
| ·粒径及粒度分布测定 | 第46页 |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6页 |
| 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 4 单因素考察 | 第47页 |
| 5 正交设计优化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处方与工艺 | 第47页 |
| 6 重现性考察 | 第47页 |
| 7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冻干制剂的研究 | 第47-48页 |
|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冻干制剂制备 | 第47页 |
| ·冻干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形态观察 | 第47页 |
|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7-48页 |
| 8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外释放考察 | 第48-49页 |
| ·色谱条件 | 第48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8页 |
| ·多西他赛在含0.5%吐温80的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的回收率 | 第48页 |
| ·体外释放度测定 | 第48-49页 |
| 9 细胞毒性研究 | 第49页 |
| ·肿瘤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49页 |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49页 |
| 10 细胞凋亡率检测 | 第49-50页 |
| ·细胞凋亡定性检测 | 第49-50页 |
| ·细胞凋亡定量检测 | 第50页 |
| 11 细胞周期检测 | 第50页 |
| 12 药效学研究 | 第50-51页 |
| 三、结果 | 第51-64页 |
| 1.纳米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51页 |
| 2 单因素考察结果 | 第51-52页 |
| 3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 4 重现性考察结果 | 第54页 |
| 5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冻干制剂的研究 | 第54-55页 |
|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冻干制剂的制备 | 第54页 |
|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冻干制剂的形态观察 | 第54-55页 |
|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5页 |
| 6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外释放 | 第55-58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5-56页 |
| ·多西他赛在含0.5%吐温80的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的回收率 | 第56页 |
| ·体外释放的测定结果 | 第56-58页 |
| 7.细胞毒性研究 | 第58-60页 |
| ·肿瘤细胞毒性研究 | 第58-59页 |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59-60页 |
| 8 细胞凋亡率检测 | 第60-61页 |
| ·细胞凋亡定性检测结果 | 第60页 |
| ·细胞凋亡定量检测结果 | 第60-61页 |
| 9 细胞周期检测 | 第61-63页 |
| 10 药效学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 四、讨论 | 第64-65页 |
| 五、结论 | 第65-66页 |
| 第三部分 主动靶向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 | 第66-106页 |
| 一、材料 | 第68页 |
| 1 试剂与药品 | 第68页 |
| 2 仪器 | 第68页 |
| 二、试验方法 | 第68-76页 |
| 1 生物素-琥珀酰亚胺酯合成 | 第68-69页 |
| 2 DSPE-PEG(2000)-生物素合成 | 第69页 |
| 3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 | 第69-70页 |
| ·长循环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 | 第69页 |
| ·主动靶向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 | 第69页 |
|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纳米脂质载体制备 | 第69-70页 |
| 4 纳米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的测定 | 第70页 |
| ·外观形态观察 | 第70页 |
| ·粒径及粒度分布测定 | 第70页 |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70页 |
| 5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70-71页 |
| 6 单因素考察 | 第71页 |
| 7 正交设计优化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处方与工艺 | 第71页 |
| 8 重现性考察 | 第71页 |
| 9 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外释放考察 | 第71页 |
| 10 细胞毒性研究 | 第71-72页 |
| ·肿瘤细胞毒性研究 | 第71-72页 |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72页 |
| 11 体外细胞摄取研究 | 第72-73页 |
| ·B16对纳米脂质载体摄取的研究 | 第72页 |
| ·HUVEC对纳米脂质载体摄取的研究 | 第72-73页 |
| 12 药效学研究 | 第73页 |
| 13 血浆和各组织器官中多西他赛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73-75页 |
| ·血浆样品处理 | 第73页 |
| ·组织样品处理 | 第73-74页 |
| ·色谱条件 | 第74页 |
|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74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4页 |
| ·小鼠各组织器官精密度试验 | 第74页 |
| ·小鼠组织器官提取回收率试验 | 第74-75页 |
| ·小鼠组织器官方法回收率试验 | 第75页 |
| 14 小鼠静脉注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75页 |
| ·实验方法 | 第75页 |
| ·血药浓度测定 | 第75页 |
|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75页 |
| 15 小鼠静脉注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第75-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 ·小鼠体内分布试验结果 | 第76页 |
| ·小鼠体内靶向性评价 | 第76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76-103页 |
| 1 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合成 | 第76-78页 |
| 2. DSPE-PEG(2000)-生物素合成 | 第78-79页 |
| 3 纳米脂质载体理化性质考查 | 第79-80页 |
| 4.单因素考察结果 | 第80-81页 |
| 5 正交设计考察结果 | 第81-82页 |
| 6 重现性考察结果 | 第82页 |
| 7 体外释放考察结果 | 第82-85页 |
| 8.细胞毒性研究 | 第85-86页 |
| ·肿瘤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 | 第85页 |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85-86页 |
| 9 体外细胞摄取实验 | 第86-88页 |
| ·B16对纳米脂质载体摄取的研究结果 | 第86-87页 |
| ·HUVEC对纳米脂质载体摄取的研究结果 | 第87-88页 |
| 10 药效学研究 | 第88-90页 |
| 11 血浆和各组织器官中多西他赛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90-96页 |
| ·色谱条件 | 第90-91页 |
|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91-92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92-93页 |
| ·小鼠各组织器官精密度试验 | 第93-94页 |
| ·小鼠组织器官提取回收率试验 | 第94-95页 |
| ·小鼠组织器官方法回收率试验 | 第95-96页 |
| 12 小鼠静脉注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96-98页 |
| ·血药浓度测定 | 第96-97页 |
|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97-98页 |
| 13 小鼠多西他赛纳米脂质载体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第98-103页 |
| ·小鼠体内分布试验结果 | 第98-101页 |
| ·小鼠体内靶向性评价 | 第101-103页 |
| 四、讨论 | 第103-104页 |
| 五、结论 | 第104-10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118页 |
| 综述 | 第118-183页 |
| References | 第164-18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