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云南蚕豆资源背景情况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蚕豆资源抗性育种研究 | 第12-13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蚕豆种质资源的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15-16页 |
| ·AFLP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 第16-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44页 |
| ·云南地方蚕豆种植资源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21-39页 |
| ·云南蚕豆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及地理分布 | 第21-22页 |
| ·蚕豆种质资源数量质量性状信息 | 第22-28页 |
| ·蚕豆种质资源数量性状正态性检测分析 | 第28-32页 |
| ·蚕豆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32-33页 |
| ·蚕豆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 ·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 ·基于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5-38页 |
| ·数量性状的主坐标分析与分类 | 第38-39页 |
| ·基于 AFLP 分子标记的蚕豆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 第39-44页 |
| ·基于 AFLP 分子标记方法的聚类分析 | 第39-43页 |
| ·主坐标分析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4-46页 |
| ·讨论 | 第44页 |
| ·云南地方蚕豆资源形态学聚类分析 | 第44页 |
| ·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的分类 | 第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形态学多样性 | 第44-45页 |
| ·质量性状对蚕豆资源分类的影响 | 第45页 |
|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