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縮略语表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9页 |
3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西医对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的认识 | 第10-12页 |
·中医对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的认识 | 第12页 |
·中医治疗原则 | 第12-13页 |
·中医内治法 | 第13-14页 |
·针灸治疗 | 第14-15页 |
·单味中药治疗 | 第15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5页 |
·结语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19-25页 |
1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疾病诊断标准 | 第19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19-20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0页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0页 |
2 临床观察方案 | 第20-22页 |
·观察登记表 | 第20页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观察方法 | 第21-22页 |
·观察例数 | 第22页 |
·观察时间 | 第22页 |
3 疗效观察内容 | 第22页 |
4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2页 |
5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23页 |
·症状改善程度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页 |
6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7 技术关键及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8 鉴别诊断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5-32页 |
1 纳入病例 | 第25页 |
2 年龄组成 | 第25页 |
3 病程组成 | 第25-26页 |
4 疗效判定 | 第26-28页 |
·症状改善程度评定(OAB症状评分) | 第26页 |
·二十四小时平均排尿次数改善程度评定 | 第26-27页 |
·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 | 第27页 |
·平均每次排尿量变化 | 第27页 |
·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QOL) | 第27-28页 |
·综合疗效评定 | 第28页 |
5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估 | 第28-29页 |
·不良反应 | 第28页 |
·安全性评估 | 第28-29页 |
6 典型病例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2-47页 |
1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的就诊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程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性别组成分析 | 第32页 |
·年龄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病程组成分析 | 第33-34页 |
2 秦国政教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的方案分析 | 第34-42页 |
·治疗方案中方剂组成分析 | 第34-37页 |
·辨病、辨证治疗分析 | 第37-39页 |
·药物加减分析 | 第39-42页 |
3 讨论 | 第42-46页 |
·秦国政教授应用益气通淋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立法选方思想 | 第42-44页 |
·秦国政教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选方原则及用药经验 | 第44-46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附录1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8-49页 |
附录2 患者临床观察表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