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 ·博物馆中污染物的监测 | 第10页 |
| ·被动采样器的历史及发展 | 第10-11页 |
| ·被动采样的原理 | 第11-13页 |
| ·被动采样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湿度的影响 | 第14页 |
| ·吸收液及采样时间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15页 |
| ·被动采样器的种类 | 第15-18页 |
| ·PUF采样器 | 第15-16页 |
| ·SPME型采样器 | 第16页 |
| ·Seethapathy和Gorecki设计的采样器 | 第16-17页 |
| ·徽章形采样器 | 第17-18页 |
| ·臭氧被动采样法 | 第18-21页 |
| ·被动采样法在臭氧监测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氧气、臭氧与亚硝酸根的反应机理 | 第19页 |
| ·各国臭氧标准 | 第19-20页 |
| ·部分城市臭氧监测状况 | 第20-2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2-28页 |
| ·仪器 | 第22页 |
| ·药品 | 第22页 |
| ·存储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 ·甲酸根储备液 | 第22页 |
| ·乙酸根储备液 | 第22页 |
| ·阴离子色谱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色谱条件及标样谱图 | 第22-23页 |
| ·淋洗液梯度程序 | 第23页 |
| ·标液的稳定性考察 | 第23页 |
| ·仪器的稳定性 | 第23-24页 |
| ·线性范围 | 第24页 |
| ·仪器检出限与定量限 | 第24-25页 |
| ·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 | 第25页 |
|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在线除CO_2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臭氧与被动吸收液反应机理及空白采样器保存方法研 | 第28-50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及材料 | 第28-29页 |
| ·采样装置及使用方法 | 第29页 |
| ·采样装置 | 第29页 |
| ·使用方法 | 第29页 |
| ·磷酸根及pH值对臭氧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9-32页 |
| ·吸收液的配制 | 第30页 |
| ·采样说明 | 第30-31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1-32页 |
| ·不同碱性吸收液采样效率的比较 | 第32-34页 |
| ·不同碱性吸收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3-34页 |
| ·吸收液中磷酸钾浓度对采样效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配制不同浓度磷酸钾的吸收液 | 第34-35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5-36页 |
| ·亚硝酸钠浓度对采样效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吸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采样器的装配及采样 | 第36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 ·甘油浓度对采样效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采样器的装配及采样 | 第38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8-40页 |
| ·TEA作用的研究 | 第40-41页 |
| ·吸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 ·采样器的装配及采样情况 | 第40-41页 |
| ·采样结果及讨论 | 第41页 |
| ·降低采样器空白值方法的探讨 | 第41-47页 |
| ·安装采样器的环境对空白值的影响 | 第42页 |
| ·不同保存条件对空白值影响的考查 | 第42-47页 |
| ·采样结束后保存时间的考察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被动采样的实地应用研究 | 第50-72页 |
| ·环境中污染气体浓度的计算方法 | 第50-52页 |
| ·各种污染气体采样质量m_s的计算 | 第50-51页 |
| ·被动吸收系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 ·上海博物馆实地采样 | 第52-59页 |
| ·被动采样方法的稳定性 | 第52-53页 |
| ·上海博物馆采样结果及讨论 | 第53-59页 |
| ·航海博物馆采样结果及讨论 | 第59页 |
| ·西安秦陵博物馆实地采样 | 第59-68页 |
| ·被动采样值与仪器监测值的比较 | 第60-63页 |
| ·甲酸、乙酸被动采样方法的适用性 | 第63-65页 |
| ·污染物的浓度特征 | 第65-68页 |
| ·污染物的空间浓度分布差异 | 第68页 |
| ·三个博物馆之间乙酸根、甲酸根、臭氧浓度的比较 | 第68-69页 |
| ·乙酸、甲酸的浓度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