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简牍文献的诗学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 | 第13-18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简牍文献中的“逸诗” | 第18-38页 |
第一节 关于“逸诗” | 第18-23页 |
一、“逸诗”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二、逸诗产生原因探析 | 第20-23页 |
第二节 上博简中逸诗 | 第23-29页 |
一、《逸诗》 | 第23-28页 |
二、《采风曲目》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清华简中逸诗 | 第29-35页 |
一、《耆夜》中的乐诗 | 第30-32页 |
二、《耆夜》中乐诗献疑 | 第32-35页 |
第四节 简牍中零散的逸诗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简牍文献中的称引诗 | 第38-54页 |
第一节 引诗浅析 | 第38-47页 |
一、郭店简称引诗 | 第38-44页 |
二、上博简称引诗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先秦时期引诗 | 第47-54页 |
一、引诗方式 | 第48-51页 |
二、引诗现象的普遍性和《诗》文本的相对固定性 | 第51-54页 |
第四章 上博简《孔子诗论》 | 第54-66页 |
第一节 主要诗学思想 | 第54-59页 |
一、崇尚人之真性情 | 第55-58页 |
二、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对诗歌性情进行规范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竹书《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 | 第59-63页 |
一、两者比勘 | 第59-61页 |
二、属于同一说《诗》系统 | 第61-63页 |
第三节 诗学地位 | 第63-66页 |
第五章 汉简与汉代诗学 | 第66-76页 |
第一节 汉简与《诗经》异文 | 第66-70页 |
一、阜阳汉简《诗经》 | 第67-68页 |
二、尹湾汉简《神乌(傅)赋》中的“引诗” | 第68-69页 |
三、敦煌汉简《风雨诗》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汉简诗与汉代诗学源流 | 第70-76页 |
一、《阜诗》简论 | 第70-71页 |
二、《阜诗》自成一家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