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4页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8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4-20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概念阐释第14-16页
  (一) 大众化的概念第14页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第14-16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第16-17页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第16-17页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第17页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地位和作用第17-20页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地位第17-18页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第18-20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0-26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第20-23页
  (一) 民众思想复杂第20-21页
  (二) 理论创新低效第21-22页
  (三) 党员行为失范第22页
  (四) 宣传机制滞后第22-23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3-26页
  (一) 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受冲击第23-24页
  (二) 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面临挑战第24页
  (三) 新旧体制衔接失衡,社会问题日渐凸显第24-25页
  (四) 党的基层组织社会协调功能弱化,党群关系产生障碍第25-26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对策第26-42页
 一、深化认识,巩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一)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26-27页
  (二) 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工作者第27-28页
  (三) 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系统第28-29页
 二、多管齐下,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第29-31页
  (一) 树立传播者的良好形象第29-30页
  (二) 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第30页
  (三) 协调传播主客体的关系第30-31页
 三、以人为本,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第31-33页
  (一) 深入分析受众群体的具体状况,不断增强针对性第31-32页
  (二) 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参与度第32页
  (三) 努力解决受众群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不断彰显亲和力第32-33页
 四、建章立制,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第33-42页
  (一)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机制第34-35页
  (二)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机制第35-36页
  (三)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考核机制第36-38页
  (四)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监督机制第38-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7页
个人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经验
下一篇:转型期零工的社会融入研究--基于沈阳零工市场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