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蒿传粉生物学及胚胎学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国外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国内传粉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植物传粉方式的概述 | 第10-11页 |
| ·植物胚胎学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有关冷蒿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冷蒿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 ·关于冷蒿的分布及作用 | 第12-13页 |
| ·冷蒿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第1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 ·研究区地貌 | 第15页 |
| ·气候状况 | 第1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 ·冷蒿的花器官解剖观察的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 ·开花习性的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 ·冷蒿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测定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 ·传粉方式测定的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 ·结实率的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 ·冷蒿传粉习性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冷蒿胚胎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 第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 ·冷蒿的花器官解剖 | 第20-21页 |
| ·开花习性 | 第21-23页 |
| ·开花物候期 | 第21-22页 |
| ·冷蒿的开花动态 | 第22-23页 |
| ·冷蒿花粉的活力和柱头的可授性 | 第23-25页 |
| ·冷蒿的花粉活力 | 第23-24页 |
| ·冷蒿柱头的可授性 | 第24-25页 |
| ·传粉方式与繁育系统 | 第25页 |
| ·冷蒿传粉习性 | 第25-34页 |
| ·水平方向冷蒿花粉粒的传播 | 第27-29页 |
| ·垂直方向上冷蒿花粉粒的传播 | 第29-31页 |
| ·冷蒿传粉的日进程 | 第31-34页 |
| ·冷蒿的胚胎学 | 第34-37页 |
| ·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 第34-35页 |
| ·大孢子的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 第35-36页 |
| ·双受精过程 | 第36页 |
| ·胚的发育 | 第36-37页 |
| ·胚乳的发育 | 第37页 |
| 4 讨论 | 第37-38页 |
| ·花粉活力和柱头的可授性 | 第37页 |
| ·四分体中功能大孢子的位置 | 第37-38页 |
| ·冷蒿胚囊的发育类型 | 第38页 |
| 5 结论 | 第38-44页 |
| ·冷蒿的开花动态特点 | 第38-39页 |
| ·冷蒿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特点 | 第39页 |
| ·花粉活力的特点 | 第39页 |
| ·柱头可授性的特点 | 第39页 |
| ·冷蒿的传粉方式和繁殖系统的初步探讨 | 第39页 |
| ·冷蒿的传粉学特性 | 第39-42页 |
| ·气象因素对冷蒿花粉传播的影响 | 第39-41页 |
| ·距离对冷蒿花粉传播的影响 | 第41页 |
| ·冷蒿花粉传播具有一定的爆发性 | 第41-42页 |
| ·冷蒿的胚胎学特点 | 第42-44页 |
| ·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特点 | 第42页 |
| ·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特点 | 第42-43页 |
| ·胚胎和胚乳的发育特点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图版说明 | 第51-52页 |
| 附图 | 第52-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