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抽穗期基因遗传作图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小麦抽穗期研究进展第9-13页
     ·光周期基因第9-10页
     ·春化基因第10-11页
     ·早熟性基因第11-13页
   ·抽穗期相关的小麦EMS突变体库第13-15页
   ·小麦遗传作图第15-20页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常用的分子标记第15-16页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原理开发分子标记第16-19页
       ·禾本科作物间的共线性关系第16-18页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原理开发新的分子标记第18-19页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分子标记遗传作图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小麦EMS特晚熟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第21-33页
   ·第21-27页
     ·植物材料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7页
       ·春化与光周期处理与抽穗期记载第21-22页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2页
       ·小麦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第22-23页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第23页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23-24页
       ·PCR产物的连接与转化第24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24-26页
       ·DNA测序反应第26-27页
       ·测序PCR产物的纯化第27页
       ·测序结果分析第27页
   ·结果分析第27-30页
   ·讨论第30-33页
第三章 小麦EMS特晚熟突变体基因的定位与分析第33-44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植物材料第33-34页
     ·研究方法第34-37页
       ·DNA的提取与PCR扩增第34-35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5-36页
       ·公共标记选择和新标记的开发第36页
       ·目标基因的作图第36页
       ·Mapmaker使用方法第36-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抽穗期性状鉴定及农艺性状关联分析第37-39页
     ·公共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作图第39-40页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开发新的分子标记逼近目标基因第40-42页
   ·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5页
致谢第55-57页
附录A:Ppd-D1同源基因序列第57-65页
附录B:常用试剂配方及实验技术第65-6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转录因子ZmPTF1基因的克隆及穗发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下一篇:基于间套作背景下的小麦/玉米/大豆周年磷肥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