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漏电保护器 | 第13-20页 |
§2-1 漏电的危害 | 第13-14页 |
§2-2 漏电保护器 | 第14-16页 |
2-2-1 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 第14-16页 |
2-2-2 A型漏电保护器脱扣电流的波形和脱扣范围 | 第16页 |
§2-3 漏电保护器的结构和原理 | 第16-18页 |
2-3-1 漏电保护器的结构 | 第16-17页 |
2-3-2 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4 漏电保护器的性能参数 | 第18-19页 |
2-4-1 漏电保护器动作性能 | 第18-19页 |
2-4-2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DSP系统及漏电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 第20-32页 |
§3-1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 第20页 |
§3-2 DSP应用系统 | 第20-25页 |
3-2-1 DSP芯片的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3-2-2 DSP系统开发流程 | 第21-23页 |
3-2-3 DSP芯片的选择 | 第23页 |
3-2-4 DSP开发环境—CCS | 第23-24页 |
3-2-5 TMS320F28335芯片介绍 | 第24-25页 |
§3-3 算法的选择 | 第25-29页 |
3-3-1 离散的傅里叶变换(DFT) | 第25页 |
3-3-2 Cooley-Tukey算法(基2FFT算法) | 第25-29页 |
§3-4 基于FFT的波形识别与计算 | 第29-31页 |
3-4-1 波形识别 | 第29-30页 |
3-4-2 有效值计算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A型漏电保护器的硬件设计 | 第32-42页 |
§4-1 A型漏电保护器硬件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4-1-1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 第33-34页 |
§4-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34-37页 |
4-2-1 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35-36页 |
4-2-2 整流及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36-37页 |
§4-3 DSP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37-40页 |
4-3-1 JTAG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4-3-2 复位电路 | 第38页 |
4-3-3 时钟电路 | 第38-39页 |
4-3-4 串口电路 | 第39页 |
4-3-5 脱扣器驱动电路 | 第39-40页 |
4-3-6 I/O口分配与设置 | 第40页 |
§4-4 电源电路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A型漏电保护器软件设计 | 第42-52页 |
§5-1 系统整体设计 | 第42-43页 |
§5-2 上电初始化模块 | 第43-44页 |
§5-3 中断模块 | 第44-49页 |
5-3-1 TINT0 中断 | 第45-47页 |
5-3-2 SCI接收中断 | 第47-49页 |
§5-4 FFT 在DSP上的实现 | 第49-50页 |
§5-5 控制报警模块 | 第50-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第52-57页 |
§6-1 虚拟仪器 | 第52-53页 |
§6-2 LabVIEW开发环境介绍 | 第53-54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