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微博客产品心理评价与设计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微博用户爆炸式增长 | 第9-10页 |
·智能手机逐渐普及 | 第10-11页 |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 第11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找寻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 | 第11-12页 |
·测量不同微博使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 | 第12页 |
·探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微博的态度差异 | 第12页 |
·挖掘个性化微博应用在校园中的发展前景 | 第12页 |
·微博客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微博客定义 | 第13页 |
·微博客功能 | 第13-14页 |
·微博客特性 | 第14-16页 |
·国内外微博客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文献收集/内容分析法 | 第17页 |
·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设计实践 | 第18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概念梳理与界定 | 第21-31页 |
·微博客与社交网站的区别 | 第21-23页 |
·微博客与 SNS 网站的区别 | 第21页 |
·微博客与传统博客、轻博客的区别 | 第21-23页 |
·网络环境下的动机理论 | 第23-26页 |
·动机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第24-25页 |
·网络环境下动机理论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新媒体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26-28页 |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26-27页 |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 第28-30页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概念阐述 | 第28-29页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指导原则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校园相关微博现状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 第31-41页 |
·新浪微博的代表性 | 第31-34页 |
·新浪微博的优势 | 第31-32页 |
·新浪微博面临的问题 | 第32-34页 |
·校园相关微博的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新浪官方校园活动微博 | 第34-35页 |
·高校官方微博 | 第35-36页 |
·教师微博 | 第36-38页 |
·校园社团微博 | 第38页 |
·校园相关微博的发展问题 | 第38-39页 |
·校园相关微博发展的建议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微博客产品心理评价实证研究 | 第41-63页 |
·微博客产品心理评价的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微博客心理评价定性研究 | 第42-47页 |
·深度访谈设计 | 第42-43页 |
·深度访谈过程(以影子的访谈为例) | 第43-46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微博客心理评价定量研究 | 第47-60页 |
·问卷设计 | 第47页 |
·问卷实施 | 第47-49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校园微博产品设计 | 第63-77页 |
·产品定位 | 第63-66页 |
·载体选择 | 第63-64页 |
·现有校园手机产品优劣势分析 | 第64-66页 |
·校园手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 第66页 |
·人物角色设计 | 第66-68页 |
·人物角色定义 | 第66-67页 |
·主要人物角色设计 | 第67-68页 |
·产品概念设计 | 第68-69页 |
·微校园交互原型设计 | 第69-73页 |
·图形界面设计 | 第73-75页 |
·可用性评估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本课题研究结论 | 第77-81页 |
·本课题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相关理论和产品研究结论 | 第77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设计实践结论 | 第78页 |
·本课题的贡献度 | 第78-79页 |
·课题研究后续研究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一 新浪微博大学生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85-89页 |
附录二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