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论文的理论支持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论文的理论支持 | 第18-20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论 | 第23-28页 |
·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舆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 | 第24-26页 |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 第26-28页 |
·网络舆论对政策制定的意义 | 第28-32页 |
·传统大众传媒与政策制定 | 第28-30页 |
·当前政策过程中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32-48页 |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输入”——以孙志刚案和“黑砖窑”事件为例 | 第32-38页 |
·案件回放 | 第32-34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输入”的途径和方式 | 第34-36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输入”过程的独特优势 | 第36-38页 |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转化”——以公众假期调整为例 | 第38-42页 |
·事件回放 | 第38-39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过程“转化”的途径和方式 | 第39-41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转化”过程的独特优势 | 第41-42页 |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输出” | 第42-48页 |
·事件回放 | 第42-44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过程“输出”的途径和方式 | 第44-46页 |
·网络舆论影响政策“输出”过程的独特优势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局限性 | 第48-62页 |
·网络舆论的主体影响政策过程的局限性 | 第48-55页 |
·网络公众的因素 | 第48-54页 |
·公共权威部门 | 第54页 |
·新闻媒体 | 第54-55页 |
·网络舆论的内容影响政策过程的局限性 | 第55-58页 |
·网络群体的真实性与非理性 | 第55-56页 |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 第56-57页 |
·网络舆论参与的规范性 | 第57-58页 |
·其他相关因素影响政策过程的局限性 | 第58-62页 |
·网络舆论的客体影响的局限 | 第59页 |
·环境因素影响的局限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政策过程中发挥网络舆论积极作用的思考 | 第62-72页 |
·优化网络舆论自身 | 第62-65页 |
·充分表达真实民意 | 第62-64页 |
·避免情绪化和非理性 | 第64-65页 |
·完善公共政策过程 | 第65-68页 |
·完善影响机制,充分吸纳民意 | 第65-67页 |
·规范参与规则,避免“假民意” | 第67-68页 |
·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 第68-72页 |
·建立网络空间的监管联动机制 | 第68-69页 |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69-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