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t的心音分析系统的设计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心音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特征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特征融合方法 | 第13-14页 |
·国外特征融合方法 | 第14页 |
·远程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特征融合的意义 | 第15页 |
·远程诊断的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心音信号的介绍 | 第18-22页 |
·心音产生的机理 | 第18-19页 |
·心音的分类 | 第19-20页 |
·正常心音 | 第19页 |
·杂音 | 第19-20页 |
·常见心脏疾病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心音信号的特征融合 | 第22-34页 |
·信息融合 | 第22-23页 |
·特征融合 | 第23-24页 |
·特征融合的概念 | 第23页 |
·特征融合的两大优势 | 第23-24页 |
·特征融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页 |
·特征融合前的特征选择 | 第24-26页 |
·MFCC 特征 | 第24-26页 |
·LPCC 特征 | 第26页 |
·可供选择的特征融合方法 | 第26-29页 |
·特征串联 | 第26-27页 |
·模型融合 | 第27页 |
·ROVER | 第27-28页 |
·交叉适应 | 第28页 |
·线性判别分析 | 第2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8页 |
·典型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本文使用的特征融合方法 | 第29-32页 |
·线性判别分析理论 | 第29-31页 |
·LDA 在特征融合中具体应用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心音分析系统的硬件平台 | 第34-42页 |
·OMAP3530 简介 | 第34页 |
·OMAP 技术的主要优势 | 第34-35页 |
·心音分析系统的硬件总体框架 | 第35-41页 |
·心音采集模块 | 第35-36页 |
·微处理模块 | 第36页 |
·电源模块 | 第36页 |
·RS-485 接口模块 | 第36-37页 |
·触摸屏接口模块 | 第37页 |
·USB 接口模块 | 第37页 |
·网卡接口模块 | 第37-38页 |
·存储模块 | 第38-39页 |
·蓝牙模块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心音分析系统的软件平台 | 第42-64页 |
·Qt 简介 | 第42-44页 |
·Qt 的主要特点 | 第43页 |
·Qt 中的信号与槽 | 第43-44页 |
·Ubuntu 下 Qt 安装 | 第44-45页 |
·交叉编译 | 第44-45页 |
·心音分析系统的软件流程 | 第45-54页 |
·心音的采集 | 第46-47页 |
·心音的特征提取 | 第47-48页 |
·心音的特征融合 | 第48-50页 |
·心音的特征识别 | 第50-54页 |
·心音分析系统的远程应用 | 第54-63页 |
·网线传输 | 第54-57页 |
·RS-485 传输 | 第57-62页 |
·远程诊断 Qt 界面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页 |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
二、在校期间申请专利目录 | 第74页 |
三、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