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8-9页 |
|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综述 | 第9-12页 |
| ·传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9-10页 |
| ·基于环境激励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10-12页 |
| ·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 第15-40页 |
| ·模态参数识别的理论依据 | 第15-29页 |
|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 第15-18页 |
|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 第18-29页 |
| ·振动信号的频域处理 | 第29-32页 |
| ·采样定理 | 第29页 |
| ·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 | 第29页 |
| ·窗函数 | 第29-30页 |
| ·平均技术 | 第30-31页 |
| ·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31页 |
|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31页 |
| ·相干函数 | 第31-32页 |
| ·基于功率谱峰值法的模态参数识别原理 | 第32-34页 |
| ·功率谱峰值法理论 | 第32-33页 |
| ·噪声模态的剔除 | 第33-34页 |
| ·功率谱峰值法参数识别的验证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基于环境激励的高桩码头物理模型模态试验 | 第40-61页 |
| ·高桩码头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模态试验 | 第41-43页 |
| ·模态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43-59页 |
| ·试验测试结果 | 第43-50页 |
| ·模态参数的识别 | 第50-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72页 |
| ·单元类型 | 第61-62页 |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62-64页 |
| ·桩—土接触模拟 | 第64-68页 |
| ·接触单元 | 第64-67页 |
| ·接触的本构关系 | 第67-68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理论的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72-86页 |
| ·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原理 | 第72-75页 |
| ·模态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72-74页 |
| ·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 第74-75页 |
| ·基于 ANSYS 的优化设计 | 第75-79页 |
| ·基本概念 | 第75页 |
| ·优化方法 | 第75-78页 |
| ·ANSYS 优化步骤 | 第78-79页 |
| ·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79-84页 |
| ·修正参数的选取 | 第79-80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80页 |
| ·零阶优化结果 | 第80-82页 |
| ·一阶优化结果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6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