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测井技术在大庆采油八厂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2章 同位素测井技术概况 | 第11-22页 |
·五参数测井仪器介绍 | 第11-12页 |
·仪器结构 | 第11页 |
·仪器的参数指标 | 第11-12页 |
·同位素测井技术的原理 | 第12-13页 |
·同位素测井技术的原理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页 |
·采油八厂开发现状 | 第13-22页 |
·外围油田调整部署 | 第15-21页 |
·同位素测井情况 | 第21-22页 |
第3章 采油八厂地质特征 | 第22-30页 |
·总体情况描述 | 第22-23页 |
·宋芳屯油田地质特征简介 | 第23-30页 |
·构造、断层特征 | 第23-25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25-28页 |
·油气水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28-30页 |
第4章 地质背景对同位素测井的影响 | 第30-38页 |
·地质背景对同位素测井的影响 | 第30-35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对施工设计的影响 | 第30页 |
·对低渗透率井的实验 | 第30-35页 |
·同位素测井仪器的响应 | 第35-37页 |
·伽玛、自然电位特征 | 第35-36页 |
·井温、压力曲线 | 第36-37页 |
·与其它仪器的比较 | 第37-38页 |
第5章 测井资料解释 | 第38-59页 |
·注水的类型 | 第38页 |
·单向流的流型 | 第38-42页 |
·同位素测井解释 | 第42-46页 |
·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施工设计及解释报告 | 第43-46页 |
·解释成果图 | 第46页 |
·单井分析 | 第46-59页 |
·动态监测 | 第46-49页 |
·调剖效果分析 | 第49-55页 |
·同位素找漏 | 第55-57页 |
·历史数据对比 | 第57-58页 |
·工具监测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