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30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选题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展 | 第9-11页 |
| ·城乡经济发展的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假设与假说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有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5页 |
| 2 范畴与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 ·城市与农村 | 第15页 |
| ·城乡经济 | 第15-16页 |
| ·城乡协调 | 第16-17页 |
|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 ·城乡非均衡发展 | 第17-18页 |
| ·城乡均衡发展 | 第18页 |
| ·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国内外城乡发展经验 | 第20-21页 |
| 3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概述 | 第21-29页 |
| ·城乡经济发展进程 | 第21-22页 |
| ·城乡经济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 ·城乡经济发展基本特征 | 第24-29页 |
| ·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 ·社会发展 | 第25-27页 |
| ·生态发展 | 第27-28页 |
| ·空间发展 | 第28-29页 |
| 4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 第29-43页 |
| ·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 ·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31-43页 |
| ·江苏整体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31-39页 |
| ·江苏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39-43页 |
| 5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分析 | 第43-51页 |
| ·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45页 |
| ·灰色关联理论 | 第43-44页 |
| ·灰色关联实证 | 第44-45页 |
|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纵向分析 | 第45-48页 |
| ·经济发展 | 第45-46页 |
| ·社会发展 | 第46-47页 |
| ·生态发展 | 第47页 |
| ·空间发展 | 第47-48页 |
|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横向分析 | 第48-51页 |
| ·苏南地区 | 第48-49页 |
| ·苏中地区 | 第49-50页 |
| ·苏北地区 | 第50-51页 |
| 6 江苏城乡协调发展机制设计 | 第51-58页 |
| ·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 第51-53页 |
|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 第51页 |
|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 第51-52页 |
| ·树立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素质 | 第52页 |
| ·加强农村组织的引导作用 | 第52-53页 |
| ·推动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 第53-55页 |
| ·城市对农村的扶持 | 第53-54页 |
| ·城乡一体化发展 | 第54-55页 |
| ·政府对城乡的协调 | 第55-58页 |
| ·协调经济发展 | 第55页 |
| ·加强制度保障 | 第55-56页 |
| ·优化空间布局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