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介绍及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群体性事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危机与公共危机的含义 | 第14页 |
·西方集群行为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国内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 | 第15-17页 |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 第17-18页 |
·预警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预警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群体性事件预警的内涵 | 第20页 |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国内外研究 | 第20-22页 |
·国外研究 | 第20-21页 |
·国内研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城市群体性事件根源性因素及徐州市情况分析 | 第22-33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性因素 | 第22-24页 |
·利益分配不公 | 第22页 |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 第22-23页 |
·社会政策出台不周 | 第23页 |
·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 | 第23-24页 |
·徐州市群体性事件概况简介 | 第24-26页 |
·城市总体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徐州市政府群体性事件预警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25-26页 |
·徐州市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具体成因 | 第26-29页 |
·征地拆迁问题 | 第26-27页 |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 第27-28页 |
·国企改制中引发的问题 | 第28页 |
·城市管理问题 | 第28-29页 |
·目前徐州市群体性事件预警防范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危机意识不强 | 第29页 |
·预警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9-30页 |
·应急预案的可操控性不强 | 第30-31页 |
·预警责任机制不到位 | 第31页 |
·预警体系缺乏一套完整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徐州市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6页 |
·建立徐州市政府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33-34页 |
·预警指标体系的预见效用 | 第33页 |
·预警指标体系的监测效用 | 第33-34页 |
·预警指标体系的防范效用 | 第34页 |
·预警指标体系的缓解效用 | 第34页 |
·构建原则 | 第34-36页 |
·完整性与重点性并重 | 第35页 |
·层次性与相关性并重 | 第35页 |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并重 | 第35-36页 |
·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6-46页 |
·城市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6-39页 |
·欠资引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9-41页 |
·徐州市群体性事件综合性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6页 |
第五章 预警指标评判标准及评估模型的界定 | 第46-51页 |
·预警指标值的分级依据及评判标准的界定 | 第46-47页 |
·建立预警评估模型 | 第47-48页 |
·应用实例 | 第48-51页 |
第六章 徐州市政府群体性事件预警防范的相关建议 | 第51-59页 |
·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 | 第51-53页 |
·利益分配机制 | 第51页 |
·利益表达机制 | 第51-52页 |
·社会保障机制 | 第52页 |
·公共政策的完善机制 | 第52-53页 |
·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53页 |
·构建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 第53-54页 |
·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 第54页 |
·加强政府的协调控制能力 | 第54-56页 |
·建全责任追究制度 | 第55页 |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55-56页 |
·强化舆论引导 | 第56页 |
·城郊被征地农民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防范对策 | 第56-57页 |
·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 | 第56页 |
·深入宣传拆迁政策 | 第56页 |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 第56-57页 |
·完善征地拆迁的配套政策 | 第57页 |
·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防范对策 | 第57-58页 |
·加强劳动行政执法工作 | 第57页 |
·全面规范各类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 | 第57-58页 |
·加大对恶意拖欠工资者的惩治力度 | 第58页 |
·建立工资纠纷投诉程序公布制度和法律援助渠道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