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贬谪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贬谪及其历史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贬谪概说 | 第13-16页 |
一、贬谪溯源 | 第13-14页 |
二、贬谪的深层原因 | 第14-15页 |
三、中国封建社会贬谪现象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贬谪文学的真正确立——屈原及其文学创作 | 第16-19页 |
一、贬谪文学的肇始之音——屈原 | 第16-17页 |
二、中唐贬谪士子与屈原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贬谪在唐代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元稹贬谪期间的诗歌创作 | 第21-50页 |
第一节 元稹的生平及其贬谪经历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元稹贬谪期间的诗歌创作 | 第24-44页 |
一、政治讽喻,题材广泛 | 第25-31页 |
1. 谴责最高统治者,抨击权贵重臣 | 第25-28页 |
2. 揭露社会黑暗,同情百姓苦难 | 第28-31页 |
二、身陷贬途,不改前志 | 第31-36页 |
1. 贬谪生活的困苦艰难 | 第31-33页 |
2. 被贬的忧愁愤闷 | 第33-35页 |
3. 虽处逆境,不改前志 | 第35-36页 |
三、亲情友情,人间挚情 | 第36-40页 |
1. 悼亡诗——对爱人的缱绻 | 第36-38页 |
2. 唱和诗——与友人的交游 | 第38-40页 |
四、学佛求仙,排解自身 | 第40-43页 |
五、其他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元稹贬谪诗歌的特点 | 第44-50页 |
一、情感特点 | 第44-46页 |
1. 抱负难施,对政治悲剧的激愤 | 第44-45页 |
2. 思乡怀土,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 第45-46页 |
二、写作特点 | 第46-50页 |
1. 寓言的使用 | 第46-47页 |
2. 数量词的使用 | 第47-48页 |
3. 禽鸟意象的使用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贬谪对元稹诗歌创作的影响 | 第50-56页 |
第一节 对诗歌内容的丰富和题材的拓展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对诗歌艺术风格的促成 | 第53-56页 |
一、浅切质朴 | 第53-54页 |
二、苍凉壮美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