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与宋代灾害探研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5页 |
(一) 关于宋代灾害的研究 | 第8-14页 |
(二) 宋史研究中对宋诗的利用 | 第14-15页 |
三、对有关宋代灾害诗的分析与说明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及目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宋诗中的灾害概况 | 第18-48页 |
一、宋诗中的气象灾害 | 第18-30页 |
(一) 洪涝灾害 | 第18-24页 |
(二) 旱灾 | 第24-26页 |
(三) 霜、雹、雪、寒冷灾害 | 第26-28页 |
(四) 风暴潮 | 第28-30页 |
二、宋诗中的地质灾害 | 第30-34页 |
(一) 地震 | 第30-32页 |
(二) 山崩 | 第32-34页 |
三、宋诗中的生物灾害 | 第34-39页 |
(一) 蝗、蝻灾害 | 第34-36页 |
(二) 疫病 | 第36-39页 |
四、宋诗中的火灾 | 第39-48页 |
(一) 城市火灾 | 第39-44页 |
(二) 山火 | 第44-45页 |
(三) 战争时期的火灾 | 第45-48页 |
第二章 宋诗中的灾害与救灾影响 | 第48-71页 |
一、灾害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 第48-57页 |
(一) 灾害使农作物受损、物价上涨、人口死亡 | 第48-52页 |
(二) 灾害摧毁家园、人民流亡 | 第52-57页 |
二、救灾过程中对官员和百姓的影响 | 第57-71页 |
(一) 救灾对官员造成的影响 | 第57-64页 |
(二) 救灾对百姓的影响 | 第64-71页 |
第三章 宋诗中的灾害救助措施 | 第71-100页 |
一、灾前预防措施 | 第72-78页 |
(一) 劝课农桑、储备粮食 | 第73-75页 |
(二) 兴修水利、保护环境 | 第75-78页 |
二、灾后救助措施 | 第78-87页 |
(一) 政府及官员赈济、给药 | 第78-81页 |
(二) 富民出粜,参与救灾 | 第81-84页 |
(三) 灭蝗 | 第84-87页 |
三、弭灾 | 第87-100页 |
(一) 皇帝与祈雨 | 第87-90页 |
(二) 地方官员与祈雨 | 第90-93页 |
(三) 祈雨方式 | 第93-100页 |
第四章 宋代灾害诗的思想文化意蕴 | 第100-115页 |
一、天人感应、褒善戒恶 | 第100-102页 |
二、警醒世人、劝人为善 | 第102-106页 |
三、借机劝谏、抨击时弊 | 第106-112页 |
四、兵祸之兆、衰亡之像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个案研究——陆游灾害诗研究 | 第115-128页 |
一、陆游简介 | 第115页 |
二、陆游灾害诗的特点 | 第115-128页 |
(一) 热爱农民、农村,关注民生疾苦 | 第115-123页 |
(二) 热爱家乡,主张恢复镜湖 | 第123-128页 |
结论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后记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