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白条纹叶基因OsPPR3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1-12页
     ·物理及化学诱变第11页
     ·T-DNA 插入产生的突变第11-12页
     ·转座子插入产生的突变第12页
   ·已知的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类型第12-13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第13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的定位第13页
   ·水稻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3页
   ·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制第13-16页
     ·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突变第13-15页
     ·叶绿体分化与发育受阻第15页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信号转导途径受阻第15页
     ·叶绿体蛋白转运受阻第15页
     ·其它相关基因的突变第15-16页
   ·水稻基因的图位克隆技术第16-18页
     ·图位克隆的技术原理第16页
     ·图位克隆主要的技术环节第16-18页
     ·图位克隆技术的应用第18页
   ·PPR 基因家族简介第18-20页
     ·PPR 基因在真核生物的分布第18-19页
     ·PPR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 OsPP3 的生理学和细胞形态学分析第21-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供试材料及其种植第21页
     ·叶片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第21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3页
     ·OsPP3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第22-23页
     ·OsPP3 突变体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分析第23页
   ·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OsPP3 的图位克隆第25-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材料种植第25页
     ·DNA 样品制备第25-26页
     ·分子标记的选择、开发和检测第26-28页
     ·白条纹叶突变体目的基因的初步定位第28页
     ·白条纹叶基因 OsPPR3 的精细定位第28页
     ·目的区域基因才 cDNA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28-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OsPP3 突变体遗传分析第30-31页
     ·白条纹叶基因 OsPPR3 的初步定位第31页
     ·白条纹叶基因 OsPPR3 的精细定位第31-32页
     ·构建覆盖突变基因 OsPPR3 的物理图谱第32-33页
     ·OsPP3 突变体候选基因的鉴定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水稻转化互补检测与突变体基因 OsPP3 的功能分析第35-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受体材料第35页
     ·转化菌株第35页
     ·候选基因转基因互补研究第35-36页
     ·候选基因转基因过表达和干扰的研究第36-38页
     ·制备根瘤农杆菌 EHA105 的感受态细胞第38-39页
     ·OsPPR3 基因结构及序列相似性比对第39页
     ·Trypan blue 染色及 DAB 染色第39页
     ·OsPP3 突变体温敏特性研究第39页
     ·OsPPR3 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9-40页
     ·OsPP3 突变体在 ABA,NaCl,GLUCOSE 胁迫处理下的应答反应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1页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与检测第41-42页
     ·OsPPR3 基因 cDNA 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42-44页
     ·Trypan blue 染色及 DAB 染色第44-45页
     ·OsPPR3 基因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5-46页
     ·不同温度处理对 OsPP3 突变体表型及 OsPPR3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46-47页
     ·OsPPR3 蛋白亚细胞定位第47-48页
     ·OsPP3 突变体在 ABA,NaCl,GLUCOSE 胁迫处理下的应答反应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位置对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BnCYP78A8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