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论文

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描述性分析法第14页
   ·创新之处第14-15页
1 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模式类型与技术标准第15-20页
   ·共享的服务模式第15-16页
     ·医院内部的共享第15页
     ·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的共享第15-16页
     ·医院之间的共享第16页
     ·第三方管理中心第16页
   ·共享的技术标准第16-20页
     ·医疗信息交换标准 HL7第17页
       ·医院影像和通信标准 DICOM第17-18页
     ·美国医学系统术语 SNOMED第18页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第18页
     ·HIPAA 法规第18页
     ·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第18-20页
2 中美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案例分析第20-32页
   ·美国 Vanderbilt 大学医学院电子病案共享系统第20-27页
     ·电子病案(EMR)系统第20-24页
     ·医嘱系统(Wiz Order)第24-26页
     ·Vanderbilt 大学医学院电子病案共享系统分析第26-27页
   ·沈阳盛京医疗联盟信息系统第27-32页
     ·电子病案系统(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Systems)第28-29页
     ·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PACS)第29页
     ·检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第29-30页
     ·临床数据分析系统第30页
     ·临床医疗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第30-32页
3 中国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第32-36页
   ·系统开发思维守旧第32页
   ·电子病案信息共享范围难以界定第32-33页
   ·电子病案信息共享的标准不一第33页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第33-34页
   ·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容易造成隐私泄漏第34-35页
   ·相关人才的匮乏第35-36页
4 加强中国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建设的对策第36-43页
   ·创新开发系统的思维和理念第36页
     ·改变系统构成第36页
     ·开发医嘱系统第36页
     ·引入患者查询系统第36页
   ·规范电子病案信息共享的范围第36-37页
     ·患者基本信息第37页
     ·化验信息第37页
     ·病人病史数据第37页
   ·统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第37-39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 HL7 研究的力度第38页
     ·改造 RIM(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参考信息模型)第38页
     ·打造特色医学知识信息库第38-39页
   ·增强电子病案的法律价值第39-40页
     ·规范电子病案信息录入的时效性第39页
     ·设计标准的电子签名第39页
     ·建立严格的电子病案归档制度第39-40页
     ·做好电子病案的备份系统第40页
   ·确保共享中的个人隐私安全第40-41页
     ·在法律层面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权第40页
     ·提高医患双方的隐私保护意识第40-41页
     ·加强系统软硬件安全性的设计第41页
   ·大力推进医疗信息化的人才建设第41-43页
     ·医疗机构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第41页
     ·创建专门课程,提高人才专业化素质第41-42页
     ·重视医院内部现有人才第42-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下面向任务分类的个性虚拟化策略
下一篇:基于图像特征的半脆弱数字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