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7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 个案研究法 | 第8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8-9页 |
四、 中国主流媒体的界定及特征 | 第9-14页 |
(一) 中国主流媒体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中国主流媒体的特征 | 第10-14页 |
五、 外交争端及其解决中的信号传递 | 第14-17页 |
(一) 外交争端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 外交争端的解决方式 | 第15页 |
(三) 外交争端中的信号传递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南海问题的再次浮现(2010-2011 年) | 第17-26页 |
一、 南海争端的由来 | 第17-19页 |
二、 南海争端的演化(2010-2011) | 第19-22页 |
三、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主张与行动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中国主流媒体在南海争端中的报道分析 | 第26-32页 |
一、 取样说明 | 第26-27页 |
(一)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二) 分类标准 | 第26-27页 |
二、 报道比较 | 第27-31页 |
(一) 数量比对 | 第27-28页 |
(二) 体裁比对 | 第28-29页 |
(三) 事由比对 | 第29-31页 |
三、 对比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国主流媒体对于南海争端的影响:信号的接受与反馈 | 第32-37页 |
一、 对于信号接收与反馈的定量分析 | 第32-33页 |
二、 对于信号接收与反馈的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三、 对于信号接收与反馈的取样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和平还是武力 | 第34-36页 |
(二) 双边还是多边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的作用分析 | 第37-46页 |
一、 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的正面作用 | 第37-42页 |
(一) 传递信号 | 第38-39页 |
(二) 增强信号 | 第39-40页 |
(三) 澄清信号 | 第40-42页 |
二、 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的负面作用 | 第42-43页 |
(一) 削弱谈判价码 | 第42页 |
(二) 降低可信度 | 第42-43页 |
三、 中国主流媒体的作用:前景理论和观众成本视角的分析 | 第43-46页 |
(一) 前景理论视角分析 | 第43-44页 |
(二) 观众成本视角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原因与不足 | 第46-52页 |
一、 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发挥以上作用的原因 | 第46-49页 |
(一) 媒体属性决定 | 第46-47页 |
(二) 外交政策决定 | 第47页 |
(三) 国家利益决定 | 第47-49页 |
二、 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发挥作用的不足与思考 | 第49-52页 |
(一) 对内仍存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落差 | 第49-50页 |
(二) 对外缺乏信息投放和议程设置能力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A:新华社南海问题相关报道情况(2010-2011) | 第59-66页 |
附录 B:《人民日报》南海问题相关报道情况(2010-2011) | 第66-73页 |
附录 C:新华社南海争端英文稿件海外采用情况(2010-2011) | 第73-78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