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 ·民族村落 | 第12-13页 |
| ·社会发展 | 第13页 |
|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现代化理论 | 第13-14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页 |
|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岑扛侗寨社会发展的概况 | 第18-27页 |
| ·民族村落社会发展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 第18页 |
| ·岑扛侗寨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18-27页 |
|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和礼俗道德文化传统 | 第19-21页 |
| ·经济背景及人口结构和居住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22页 |
| ·社会组织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22-23页 |
| ·妇女地位在村落里的性别平等现状 | 第23-24页 |
| ·贫困问题在村落中的具体体现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黔东南民族村落的社会发展 | 第27-33页 |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基本概况 | 第27页 |
| ·黔东南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29页 |
| ·黔东南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黔东南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33-38页 |
| ·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启示与改进 | 第33-34页 |
|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34-35页 |
| ·法治文化建设与民族村落传统礼俗道德文化的互补互动 | 第35-36页 |
| ·民族村落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 第36-37页 |
| ·社会性别理论在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应用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启示 | 第38-40页 |
| ·总结 | 第38页 |
| ·启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 第42-48页 |
| 附录 1:农村社会调查访问提纲 | 第42-44页 |
| 附录 2: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