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切换模式过程的品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概述 | 第12-19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3-18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国内外现状 | 第19-22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国内现状 | 第19-20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国外现状 | 第20-22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及能量分配策略 | 第24-39页 |
·本文所选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 | 第24-26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模式 | 第26-29页 |
·能量管理策略 | 第29-34页 |
·soc平衡策略 | 第29-30页 |
·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 第30-32页 |
·发动机开关策略 | 第32-33页 |
·电机助力策略 | 第33-34页 |
·能量分配优化管理 | 第34-39页 |
·应用Soc削减策略解决的问题 | 第34-35页 |
·soc削减策略必须满足的要求 | 第35页 |
·soc削减策略的核心内容 | 第35-36页 |
·助力门槛曲线的优化方法 | 第36-37页 |
·优化方法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能耗部件建模及动力学分析 | 第39-63页 |
·电系统能耗模型 | 第40-46页 |
·电池 | 第40-43页 |
·电机模型 | 第43-45页 |
·电机的逆变器求解模型 | 第45-46页 |
·发动机能量求解模型 | 第46-49页 |
·离合器模型 | 第49-52页 |
·变速器模型 | 第52页 |
·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模型 | 第52-54页 |
·汽车行驶阻力模型 | 第54-55页 |
·混合动力汽车对于整个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5-57页 |
·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及动力学分析 | 第57-63页 |
第四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学研究 | 第63-70页 |
·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中的评价品质指标 | 第63-65页 |
·滑磨功 | 第63-64页 |
·切换时间 | 第64页 |
·冲击度 | 第64-65页 |
·有无经动态协调控制的模式切换过程仿真对比 | 第65-70页 |
·纯电动模式向行车充电模式切换 | 第66页 |
·纯电动模式向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切换 | 第66-67页 |
·纯电动模式向电机和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切换 | 第67-68页 |
·发动机单独驱动向电机和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切换 | 第68页 |
·发动机单独模式驱动向行车充电模式切换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本文工作内容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