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恩施土家族饮食资源和饮食产业概况 | 第13-29页 |
一、恩施土家族饮食资源概况 | 第13-16页 |
(一) 恩施土家族饮食材料资源 | 第13-16页 |
二、恩施土家族饮食风俗习惯 | 第16-21页 |
(一) 恩施土家族饮食结构的介绍 | 第16-17页 |
(二) 恩施土家族饮食风味的介绍 | 第17-18页 |
(三) 恩施土家族食物存储烹饪方式的介绍 | 第18-19页 |
(四) 特色年节食俗介绍 | 第19-21页 |
三、恩施土家族饮食产业现状 | 第21-26页 |
(一) 现有著名菜品 | 第21-24页 |
(二) 现有特色企业 | 第24-26页 |
四、恩施土家族饮食产业在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一) 饮食行业助推经济增长 | 第26页 |
(二) 饮食行业提供就业岗位 | 第26页 |
(三) 饮食行业推动了旅游等产业发展 | 第26-27页 |
(四) 饮食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27页 |
(五) 饮食行业加快了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恩施土家族特色饮食产业的SWOT 分析 | 第29-40页 |
一、优势分析 | 第29-31页 |
(一) 资源优势 | 第29页 |
(二) 区位和交通优势 | 第29-30页 |
(三) 政策和机遇优势 | 第30-31页 |
(四) 文化优势 | 第31页 |
二、劣势分析 | 第31-36页 |
(一) 缺乏品牌 | 第31-32页 |
(二) 营销观念不足 | 第32-33页 |
(三) 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者管理能力薄弱 | 第33页 |
(四)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 | 第33-34页 |
(五) 产品创新能力尚待提高 | 第34页 |
(六) 文化内涵开发不够 | 第34-35页 |
(七) 客户参与性不强 | 第35-36页 |
三、机会分析 | 第36-38页 |
(一) 在恩施民族特色饮食产业的发展中,各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第36-37页 |
(二) 餐饮需求持续增长,使恩施饮食产业持续升温 | 第37页 |
(三) 迎合了当代绿色、健康、原生态的饮食观念 | 第37-38页 |
(四) 民族文化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为恩施餐饮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机会 | 第38页 |
(五) 资本市场推动餐饮市场发展 | 第38页 |
四、威胁分析 | 第38-40页 |
(一) 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挤压 | 第38-39页 |
(二) 原材料供应环节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开发的理念、目标、原则和对策 | 第40-52页 |
一、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开发的理念 | 第40-41页 |
(一) 树立“文化至上”的观点 | 第40页 |
(二) 树立“先富民、后富政”的观点 | 第40页 |
(三) 树立“全民参与观” | 第40页 |
(四) 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开发与社区发展一体化的“大饮食观” | 第40-41页 |
(五)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 第41页 |
(六) 重视宏观调控和环境营造、轻微观介入和逐利的服务观 | 第41页 |
二、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开发的目标 | 第41页 |
三、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开发的原则 | 第41-42页 |
(一) 坚持如初民族特色的原则 | 第41-42页 |
(二) 遵循绿色、环保、健康的原则 | 第42页 |
(三) 提升饮食文化内涵的原则 | 第42页 |
(四) 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 第42页 |
四、开发对策 | 第42-52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处理好开发中的均衡问题 | 第42-44页 |
(二) 政府和主导部门在产业开发中要有所作为 | 第44-46页 |
(三) 企业要加强饮食产品开发 | 第46-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