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shys的遗传转化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29页
   ·玉米遗传转化中常用的两种转化技术第12-18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3-16页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发展第13页
       ·农杆菌浸染法的原理第13-14页
       ·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基因枪法第16-18页
       ·基因枪法的原理第16-17页
       ·基因枪法的特点第17页
       ·影响基因枪法转化效率的因素第17-18页
   ·玉米遗传转化常用的受体系统第18-20页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第18页
     ·种质系统第18-19页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第19页
     ·直接分化再生系统第19-20页
     ·幼胚第20页
   ·遗传转化的目的基因第20-22页
     ·选择标记基因第20页
     ·报道基因第20-21页
     ·功能基因第21-22页
       ·抗虫基因第21页
       ·抗除草剂基因第21页
       ·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第21-22页
       ·改良玉米蛋白质的基因第22页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表达及稳定性第22-23页
     ·转化后代外源基因的表达第22页
     ·外源基因在转化后代中的稳定性第22-23页
   ·淀粉合成相关酶的研究第23-28页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23页
     ·参与淀粉合成的主要酶第23-26页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第24页
       ·淀粉合成酶(SS)第24-25页
       ·淀粉分支酶(SBE)第25-26页
       ·淀粉去分支酶(SDBE)第26页
     ·转基因技术对淀粉合成途径的操纵第26-28页
       ·AGP 基因第26-27页
       ·SS 基因第27页
       ·SBE 基因第27-28页
   ·玉米转基因研究现状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9页
   ·材料第29-31页
     ·受体材料第29页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30-31页
   ·方法第31-39页
     ·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第31页
     ·质粒载体和菌株第31-32页
     ·培养基第32页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与浸染第32-33页
       ·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第32页
       ·愈伤组织的浸染强度优化第32-33页
       ·愈伤组织的浸染和抗性筛选第33页
     ·基因枪轰击第33-36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3页
       ·微弹的制备第33-34页
       ·质粒 DNA 提取方法(碱裂解法)第34页
       ·PCR 产物的转化及检测第34-35页
       ·基因枪转化第35-36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与植株再生第36页
     ·转基因植株 T0 代的分子检测第36-39页
       ·转化植物 DNA 提取第36-37页
       ·PCR 检测第37-38页
       ·RT-PCR 检测第38-39页
       ·Southern blotting第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49页
   ·农杆菌适宜浸染强度的确定第39-42页
     ·A188 不同浸染强度下的愈伤褐化率和分化率第39-41页
     ·18-599 不同浸染强度的褐化率和分化率第41-42页
   ·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第42-44页
     ·轰击距离对愈伤褐化率的影响第42页
     ·轰击次数对愈伤褐化率的影响第42-43页
     ·质粒浓度对愈伤褐化率的影响第43-44页
   ·ABT 生根粉对幼苗生根的影响第44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过程第44-45页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5-48页
     ·PCR 检测第45-47页
       ·目的基因 shys 的 PCR 检测第46页
       ·标记基因 NPTⅡ的 PCR 检测第46-47页
     ·RT-PCR 检测第47页
     ·Southern blotting 检测第47-48页
   ·转基因植株的种子收获第48-49页
   ·两种转化方法的转化率第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第49-50页
   ·基因枪法的遗传转化第50-52页
   ·培养基中生根粉对抗性苗生根的影响第52页
   ·抗性植株炼苗移栽第52页
   ·转化苗的检测第52-53页
   ·AGPase 活性与籽粒淀粉含量的关系第53页
5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致谢第65-6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苗期性状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及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下一篇:棉花CSILs的鉴定及导入系(IL-19-10)单株铃数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