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杏生殖生态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国外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我国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传粉生态 | 第12-13页 |
·繁育系统 | 第13-15页 |
·生殖配置 | 第15-16页 |
·植物克隆 | 第16页 |
·花部特征 | 第16-17页 |
·植物胚胎学 | 第17页 |
·果实和种子 | 第17-18页 |
·杏生殖生态学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种质资源 | 第18-19页 |
·形态特征 | 第19页 |
·开花物候期及花期冻害 | 第19-20页 |
·花器官败育 | 第20-21页 |
·花粉形态 | 第21-23页 |
·花粉活力 | 第23-24页 |
·授粉与受精 | 第24-26页 |
第3章 新疆野杏的分布及研究区概况 | 第26-27页 |
第4章 传粉生态 | 第27-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花期物候观察 | 第27页 |
·开花动态 | 第27页 |
·访花昆虫的观察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物候期观察 | 第28页 |
·单花花期及开花动态 | 第28-29页 |
·访花昆虫观察结果 | 第29-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5章 繁育系统 | 第32-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花部形态特征的观测 | 第32页 |
·花粉的采集与储藏 | 第32页 |
·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32页 |
·花粉活力测定 | 第32-33页 |
·柱头可授性测定 | 第33页 |
·开花后人工授粉法测定柱头可授期 | 第33页 |
·柱头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33-34页 |
·繁育系统检测 | 第34-35页 |
·相对生殖成功率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花部形态特征的观测 | 第36-37页 |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 第37页 |
·不同花期、不同温度对野杏花粉活力及寿命的影响 | 第37-38页 |
·柱头可授性测定 | 第38-40页 |
·柱头可授期测定 | 第40-41页 |
·柱头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1页 |
·繁育系统检测 | 第41-43页 |
·相对生殖成功率 | 第43-4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6章 生殖配置 | 第4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新疆野杏生物量的生殖配置 | 第46页 |
·新疆野杏氮、磷、钾的生殖配置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新疆野杏生物量的生殖配置 | 第46-48页 |
·新疆野杏氮的生殖配置 | 第48-49页 |
·新疆野杏磷的生殖配置 | 第49-50页 |
·新疆野杏钾的生殖配置 | 第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第7章 结实特性及病虫害情况 | 第53-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结实率的检测 | 第53-54页 |
·果实特征测定 | 第54页 |
·种子特征测定 | 第54页 |
·病虫害情况调查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结实率的检测 | 第54-55页 |
·果实特征 | 第55-56页 |
·种子特征 | 第56页 |
·病虫害情况调查 | 第56-5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第8章 濒危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 第60-63页 |
·新疆野杏濒危原因探讨 | 第60-61页 |
·新疆野杏保护对策 | 第61-63页 |
第9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图 | 第72-77页 |
附图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