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52页 |
·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 第18-36页 |
·中国及少数民族口腔流行病学现状 | 第19-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23-36页 |
·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 | 第36-42页 |
·口腔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几种主要的致龋菌介绍 | 第39-42页 |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42-5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43-50页 |
·研究内容 | 第50页 |
·研究目的 | 第50-52页 |
第二章 抽样调查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52-63页 |
· | 第52-63页 |
·三个民族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52-58页 |
·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58-60页 |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60-6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63-114页 |
· | 第63-105页 |
·龋病 | 第63-72页 |
·牙周病 | 第72-84页 |
·口腔问卷(5岁、12岁两个年龄组)结果 | 第84-91页 |
·三个民族口腔调查结果与全国及西部数据对比 | 第91-105页 |
·三个民族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 第105-110页 |
·三个民族儿童口腔龋齿患病状况及统计学分析 | 第105-106页 |
·变形链球菌测定 | 第106-107页 |
·牙菌斑涂片细菌学分析结果 | 第107-110页 |
·三个民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 第110-114页 |
·VDRTaqI基因多态性 | 第110-111页 |
·VDRTaqI位点SNP基因型在不同性别龋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 | 第111-112页 |
·VDRTaqI基因多态性在东乡族与保安族中的分布频率 | 第112-11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14-133页 |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 | 第114-123页 |
·四个年龄组龋病讨论 | 第115-119页 |
·四个年龄组牙周病讨论 | 第119-123页 |
·通过对三个民族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和牙菌斑涂片细菌学分析来研究口腔微生 物与儿童龋病的相关性 | 第123-128页 |
·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5岁组与龋病患病率间的关系 | 第125页 |
·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水平与12岁组龋病患病率间的关系 | 第125-126页 |
·三个民族两个年龄段儿童菌斑的细菌学监测分析 | 第126-128页 |
·龋病分子流行病学讨论 | 第128-133页 |
·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 第128-129页 |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129-130页 |
·VDRTaqI基因多态性与龋病 | 第130-131页 |
·龋病易感基因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方向 | 第131-13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附录 | 第135-156页 |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 第135-140页 |
·变形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 | 第140-144页 |
·龋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44-152页 |
·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宗教、经济、文化概况 | 第152-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5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