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4页 |
二、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传统民本思想的源流及地位 | 第18-33页 |
第一节 传统民本思想的源流 | 第18-24页 |
一、萌芽阶段(夏、商、西周) | 第18-20页 |
二、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 第20-21页 |
三、发展阶段(汉唐时期) | 第21-22页 |
四、完善阶段(宋元明清时期)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民本思想在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地位:“多本格局中的一本” | 第24-33页 |
一、多“本”并存的传统政治思想 | 第25-26页 |
二、多“本”格局中的“民本”:是纲性的一“本” | 第26-33页 |
第二章 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 | 第33-49页 |
第一节 对民众合理地位的不懈寻求 | 第33-39页 |
一、肯定民众是社会财富的来源 | 第34-35页 |
二、肯定民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 第35-36页 |
三、肯定民众是一切功业成败的关键 | 第36-37页 |
四、肯定民众是国家兴亡的决定力量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对民众生存问题的热切关怀 | 第39-45页 |
一、关注民众的生产条件 | 第39-40页 |
二、主张轻徭薄赋、政宽刑缓 | 第40-41页 |
三、主张整饬腐败以安民心和宽民力 | 第41-42页 |
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社会保障 | 第42-43页 |
五、主张教化民众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对现实政治既有抗争又有协调的务实精神 | 第45-49页 |
一、民本主义与皇权主义的冲突与协调 | 第45-46页 |
二、民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冲突与协调 | 第46-47页 |
三、民本主义与天命论的冲突与协调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型 | 第49-74页 |
第一节 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原因和条件 | 第49-52页 |
第二节 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形成与成果 | 第52-65页 |
一、民本思想近代演变的新趋势 | 第52-58页 |
二、传统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新成果 | 第58-65页 |
第三节 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意义和启示 | 第65-74页 |
一、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意义 | 第66-70页 |
二、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启示 | 第70-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一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页 |